猗猗翠蔓长,蔼蔼繁香足。
绮席堕残英,芳樽渍馀馥。
这首诗是苏轼在洋州(今陕西省洋县)所作的《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之一。诗中描写了湖桥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句:
- 猗猗翠蔓长 - 描述了湖桥周围茂盛的绿藤蔓条。
- 蔼蔼繁香足 - 表达了湖桥周围花朵散发出的浓郁香气。
- 绮席堕残英 - 指的是花落满地的景象。
- 芳樽渍馀馥 - 形容酒香四溢,与花香相融合。
译文:
湖边的桥梁,周围生长着郁郁葱葱的青藤,它们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弥漫四周。华丽的宴席上,花瓣散落一地,酒香与花香相互融合,让人陶醉其中。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桥周围的自然景色,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诗中的“猗猗翠蔓长”和“蔼蔼繁香足”等词语,既描绘了湖桥的自然环境,又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喜爱之情。而“绮席堕残英”和“芳樽渍馀馥”等句子,则形象地展现了宴会上的欢愉气氛以及酒香与花香交织的美妙画面。整首诗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体现了人文之乐,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