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缆埋蓬不见船,船窗一点莫灯然。
幽人永夜歌黄竹,赖有丹砂暖寸田。

【注释】

拥缆埋蓬:缆绳系在船上,将篷布埋在船下。见孟浩然《自洛之越》诗。

船窗一点莫灯然:船里点着一盏灯也没有。

幽人:幽居的人。黄竹:指笛子。

赖有丹砂暖寸田:《列子·汤问》载:“宋人有为婴儿者,置之庙中。行者过而庙毁,迁于主是婴儿”的传说。这里比喻笛子的音韵能使寒冷的夜晚温暖如春,犹如丹砂能暖一寸土地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生活的五绝小诗。诗人以舟行途中所见所感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幽寂清冷的夜景图。

“拥缆埋蓬不见船,船窗一点莫灯燃。”首句写舟行中的情景,诗人乘舟行至江边,见江面风雪交加,于是赶紧用缆索拴住篷席,不让其飘散。船篷下没有点灯,因为船中无人。第二句紧接上句,说船窗里没有灯光,更显得寒夜的寂静。这一句是写景,但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感。

“幽人永夜歌黄竹,赖有丹砂暖寸田。”第三四句写舟中的幽人。“幽人”即隐士,他在这茫茫的风雪之夜,吹起黄竹制的洞箫,唱出一支支凄清哀婉的曲调。“幽人”也指笛子,这里比喻笛子的音韵能使寒冷的夜晚温暖如春,犹如丹砂能暖一寸土地一样。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赞美了笛声的美妙动听。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写的。诗人在舟中看到外面风雪交加,于是赶紧用缆把船篷拴住,不让它飘散,船窗里也没有亮灯。船中没有客人,只有一位幽居的人,他在风雪中吹起了洞箫,唱出了一支支哀婉动人的曲子。诗人对这种幽人的情怀表示赞赏,认为他的洞箫之声足以使寒冷的夜晚像春天一般温暖,如同丹砂一样能使寒冷的土地变得温暖。全诗语言质朴平易,意境高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