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燕未远嗟谁识,赵董纷纷枉得名。
已矣孙陈旧人物,至今但数汉公卿。
注释:
画叹:即咏画之作。感叹画中人的命运,感叹自己无法与他们同在。
武燕未远嗟谁识,赵董纷纷枉得名。
武燕:指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以袁绍为盟主的北方联盟。
赵董:泛指当时那些有名望、能文善战的人。
枉得名:白白地享有名声。枉,徒然,白白地。
已矣孙陈旧人物,至今但数汉公卿。
已矣:完了。
孙旧: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孙坚。
汉公卿:指汉朝的公卿大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对历史上著名人物和事件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事无常的感慨。
“画叹”二字揭示了诗的主题,即咏画之作。这里的“画”并非指绘画本身,而是借代了历史上的名将、英雄。诗人通过咏画,实际上是在表达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感慨和怀念。
诗人开始描绘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他提到“武燕”和“赵董”,这两个词分别指向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前者指的是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后者则是泛指当时那些有名望、能文善战的人。诗人通过这两个词,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历史的叙述上,他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他认为,这些历史人物虽然曾经辉煌一时,但他们的名字却成为了过去。他们的事迹和荣耀被后人铭记,但最终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这种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理解。
诗人转向了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他指出,尽管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已经消失多年,但现在的人们仍然在不断追求功名利禄。他们为了权力和地位而争斗不休,但这些终究只是过眼云烟。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这首诗通过咏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它既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咏史诗,也是一首反映现实社会风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