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前危径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
苍崖硉兀起成柱,乱石散列如惊麇。
清溪百丈下无路,水满沙土如鱼鳞。
夜深明月出山顶,下照洞口才及唇。
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构火青如磷。
平明欲出迷上下,洞气飘乱为横云。
深山大泽亦有是,野鸟鸣噪孤熊蹲。
三人一去无复见,至今冠盖长满门。
三游洞
【注释】①硉兀:耸立。②惊麇:惊慌奔走状。③鱼鳞:指水满沙土。④沉沉深黑:形容山中深邃幽暗,如同大屋一样。⑤野老:山野之人。⑥构火:点火取暖。⑦横云:云雾缭绕。⑧冠盖:指官吏的帽子和车盖,此处代指达官显贵。
【译文】
三游洞前的险峻山路不容足下人行走,洞中明净宽敞可以坐下百人。
苍崖耸立如柱,乱石散列有如惊慌奔逃的麋鹿。
百丈清溪从山下流过而没有路可走,水满沙土好像鱼鳞般排列整齐。
夜深时明月从山顶照射下来,只有洞口被照亮。
山洞深沉幽暗犹如一座大屋,山野老人燃火取暖火光闪烁如磷火。
清晨欲出洞时迷失在上下,洞内飘荡着的雾气像横云四起。
深山大泽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山野鸟鸣与孤熊蹲守。
这三人离去后再也没有回来,至今此地仍长满了冠盖官员的门第。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五律诗作,以三游洞为题,描绘了诗人游览三游洞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
首联“洞前危径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描绘了三游洞的入口非常狭窄,进入后洞中却宽敞明亮,能坐下百人之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颔联“苍崖硉兀成柱,乱石散列如惊麇”,进一步描绘了三游洞内的奇观异景,苍崖巍峨高耸,岩石错落有致,犹如惊鹿奔窜一般。
颈联“清溪百丈下无路,水满沙土如鱼鳞”,进一步描述了三游洞内的景象,清澈的溪水从山下流过而没有路径可走,水满沙土如同鱼鳞般排列整齐。
尾联“夜深明月出山顶,下照洞口才及唇”和“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构火青如磷”描写了夜晚月光照耀在山顶的情景以及山中深邃幽暗的景象,如同一座大屋一般。最后两句“平明欲出迷上下,洞气飘乱为横云”则表现了清晨欲出洞时迷失方向的情景,以及洞内飘荡着的雾气如横云四起一般,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三游洞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三游洞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神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