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耽世味,徘徊不能去。
老来悟前非,尚愧昔游处。
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
我虽非君对,顾以兄弟同。
结发皆读书,明月入我牖。
纵横万馀卷,临纸但挥手。
学成竟无用,掩卷空自疑。
却寻故山友,重赴幽居期。
秋风送馀热,冉冉如人老。
衣裘当及时,田庐亦须早。
种竹竹生笋,种稻稻亦成。
浩歌归来曲,曲终有遗声。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其内容大意和情感主旨;然后逐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进行综合鉴赏即可。“次韵子瞻感旧见寄”是首联,诗人以“少年耽世味,徘徊不能去”起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抒发了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情感。接着“老来悟前非,尚愧昔游处”,表明诗人虽然在晚年有了些许觉悟,但仍然觉得自己与友人曾经的游历之地相比有所不足之处。颔联“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运用比喻手法,将友人比作鹤立鸡群的英才,既赞美了友人的卓越才华,又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仰之情。颈联“我虽非君对,顾以兄弟同”,诗人以“兄弟同”为切入点,表达了自己与友人虽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但却能共同进退、相互勉励的情感。尾联“结发皆读书,明月入我牖”,“结发皆读书”指从年少开始就致力于读书学习,而“明月入我牖”则描绘了一幅月光照耀着书房的景象,既表达了诗人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学成竟无用,掩卷空自疑”,表达了诗人对于所学知识的无用性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的疑惑之情,即:所学知识究竟有什么用处?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仕途无成的无奈之情。尾联“却寻故山友,重赴幽居期”,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到家乡、与故友相聚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秋风送馀热,冉冉如人老”,通过秋风这一自然现象,传达了诗人对于衰老、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衣裘当及时,田庐亦须早”表达了诗人对于及时行动、抓住机遇的重视之情;“种竹竹生笋,种稻稻亦成”则是诗人对于勤劳耕作、自给自足的渴望之情。“浩歌归来曲,曲终有遗声”则是诗人以高亢的歌声响彻云霄、余音绕梁的豪迈情怀,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答案】
①首联:诗人以“少年耽世味,徘徊不能去”起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抒写了年岁增长后对往事追忆的怀旧之情。②颔联:“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运用比喻手法,将友人比作鹤立鸡群的英才,既赞美了友人的卓越才华,又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仰之情。③颈联:“我虽非君对,顾以兄弟同。”诗人以“兄弟同”为切入点,表达了自己与友人虽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但却能共同进退、相互勉励的情感。④尾联:“结发皆读书,明月入我牖。”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⑤尾联“学成竟无用,掩卷空自疑”表达了诗人对于所学知识的无用性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的疑惑之情,即:所学知识究竟有什么用处?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仕途无成的无奈之情。⑥尾联“却寻故山友,重赴幽居期”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到家乡、与故友相聚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⑦尾联:“秋风送馀热,冉冉如人老”,通过秋风这一自然现象,传达了诗人对于衰老、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⑧尾联“衣裘当及时,田庐亦须早”表达了诗人对于及时行动、抓住机遇的重视之情;“种竹竹生笋,种稻稻亦成”则是诗人对于勤劳耕作、自给自足的渴望之情。⑨尾联“浩歌归来曲,曲终有遗声”则是诗人以高亢的歌声响彻云霄、余音绕梁的豪迈情怀,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