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连虽不仕,而非绮与园。
逡巡笑谈间,屡解战斗繁。
子敬识二孙,长揖鼓鼙喧。
意气感周郎,振策起江村。
二贤继英风,千载为高门。
曾孙事仁祖,风义夙所敦。
台阁馀故事,父老称遗言。
白发识公子,十载友元昆。
婆娑久不试,俯仰色愈温。
五马忽嘶鸣,朱轮夹征轩。
旌旄隔河至,部曲几人存。
铜虎不可留,刍狗行当燔。
秋潦决河防,遗黎化惊魂。
忧心念千里,何暇把一樽。
西城叩门别,南风吹帽翻。
嗟我限出谒,未敢逾短垣。
新晴水尚壮,想见民惊奔。
安得万丈堤,止此百里浑。
姑尔救一境,谁当理其源。
百闻贵一见,尺书为我论。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如下:
送鲁有开中大知洺
仲连虽不仕,而非绮与园。
逡巡笑谈间,屡解战斗繁。
子敬识二孙,长揖鼓鼙喧。
意气感周郎,振策起江村。
二贤继英风,千载为高门。
曾孙事仁祖,风义夙所敦。
台阁馀故事,父老称遗言。
白发识公子,十载友元昆。
婆娑久不试,俯仰色愈温。
五马忽嘶鸣,朱轮夹征轩。
旌旄隔河至,部曲几人存。
铜虎不可留,刍狗行当燔。
秋潦决河防,遗黎化惊魂。
忧心念千里,何暇把一樽。
西城叩门别,南风吹帽翻。
嗟我限出谒,未敢逾短垣。
新晴水尚壮,想见民惊奔。
安得万丈堤,止此百里浑。
姑尔救一境,谁当理其源。
百闻贵一见,尺书为我论。
注释:
- 仲连:指战国时期的苏秦。
- 非绮与园:不是追求华丽和享乐的场所。
- 逡巡:缓慢地。
- 鼓鼙:古代军中用的大型战鼓,这里比喻战争。
- 意气:豪情壮志。
- 周郎:周瑜,三国时的名将,此处比喻李白。
- 二贤:指东汉时期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长揖:拱手行礼,表示尊敬。
- 风义:风度和道义。
- 台阁:古代朝廷,这里指朝廷的政事。
- 父老:当地老人。
- 铜虎:古代铜制的老虎形装饰物,这里比喻坚固的防御设施。
- 刍狗:祭品,这里指被焚烧的无用之物。
- 秋潦:秋天的洪水,这里指自然灾害。
- 遗黎:被灾害影响的地区人民。
- 忧心:忧虑的心情。
- 叩门:敲门。
- 江村:河流旁边的乡村,这里指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
- 尺书:书信,此处指书信往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官员对友人的离别之情。首句“仲连虽不仕,而非绮与园”,通过引用苏秦的典故,表达了虽然自己不参与政治生活(隐居)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的态度。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在朋友之间相互理解、支持的情感,以及面对国难时应有的担当精神。
诗中的“逡巡笑谈间”描绘了一幅轻松愉快的聚会场景,而“屡解战斗繁”则暗示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积极参与。“意气感周郎,振策起江村”两句则展示了诗人豪迈的个性和对家乡的眷恋。
最后四句则转向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救灾工作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歌颂,也有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