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疆不过古北关,连山渐少多平田。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
橐驼羊马散川谷,草枯水尽时一迁。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力耕分穫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
汉奚单弱契丹横,目视汉使心凄然。
石瑭窃位不传子,遗患燕蓟逾百年。
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恨远祖从禄山。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出山的原文如下:

燕疆不过古北关,连山渐少多平田。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
橐驼羊马散川谷,草枯水尽时一迁。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力耕分穫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
汉奚单弱契丹横,目视汉使心凄然。
石瑭窃位不传子,遗患燕蓟逾百年。
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恨远祖从禄山。

译文:

我奉命出使契丹,所见之景象令我感慨。燕地边界不过是古北关口,连绵的山峰逐渐减少而变成了更多的平地。契丹人自建草屋居住,而契丹人则驾车沿着水边行进。在这片土地上,有骆驼、羊和马散布在山谷之间,当草木枯萎、水源枯竭时,人们不得不迁徙。汉族人民何时被迫流离失所?他们的衣物已经改变,但仍旧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他们世代以农耕为生,作为异族统治下的客人生活。赋税徭役较少,得以在这片土地上苟且偷生。汉与契丹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脆弱,汉人看着我们这些使者,心中满是凄凉。石瑭窃取了帝位却不传给子孙,留下的祸害延续了一百多年。我抬头仰望天空,向苍天发问为何要遭受这样的惩罚?只是遗憾我的远古祖先曾是唐朝时期的禄山,却未能逃脱这场灾祸。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在北宋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契丹人的观察和感受。诗中描绘了辽代燕京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色和社会状况。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不同,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在诗中,“燕疆不过古北关”,表明当时的疆域已不再局限于北方边境,而是扩展到了更多平原地区。这种地理变化反映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奚人自作草屋住”,描述了契丹人的生活环境,虽然简陋但充满生机。“契丹骈车依水泉”则揭示了契丹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诗人还观察到了契丹人的生活状态,如他们使用骆驼、羊和马等牲畜,以及在水源枯竭时不得不迁移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同时,“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也表达了对汉人命运的同情。

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感受,表达了对辽朝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宋朝的期望。他认为,如果自己的祖先能像唐玄宗那样贤明,就不会陷入那样的困境。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