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
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
中开哆箕毕,末路牵一线。
却顾沙漠平,南来独飞雁。
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
上论召公奭,礼乐比姬旦。
次称望诸君,术略亚狐管。
子丹号无策,亦数游侠冠。
割弃何人斯,腥臊久不浣。
哀哉汉唐馀,左衽今已半。
玉帛非足云,子女罹蹈践。
区区用戎索,久尔縻郡县。
从来帝王师,要在侮亡乱。
攻坚甚攻玉,乘瑕易冰泮。
中原但常治,敌势要自变。
会当挽天河,洗此生齿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咏史诗,全诗通过描绘燕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变迁,反映了唐代与契丹的关系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首联“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描绘了燕山的地理形状,像一条长蛇一样绵延千里,将中原的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隔离开来。
颔联“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中开哆箕毕,末路牵一线。”进一步描述了燕山的地理特点。首部接近西山的山麓,尾部靠近东海的海岸。中间部分开阔,可以展开军事行动;而末端则如同一根细线,难以摆脱。
颈联“却顾沙漠平,南来独飞雁。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表达了对契丹人民的同情和对他们生活方式的赞美。他们生活在沙漠中,但依然能够独立生活和发展。自古以来,他们就习惯了耕种和战斗。
接下来是尾联“哀哉汉唐馀,左衽今已半。玉帛非足云,子女罹蹈践。”表达了对历史的感叹。汉唐时期,中原地区的人民被俘虏到北方,成为契丹人的一部分。虽然他们带来了玉帛等贡品,但仍然遭受了残酷的待遇。
最后四句“区区用戎索,久尔縻郡县。从来帝王师,要在侮亡乱。”批评了那些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统治者。他们应该学习如何尊重和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尊严,而不是滥用武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燕山的描绘,反映了唐代与契丹之间复杂的关系。诗人通过对比中原地区的繁荣与北方民族的生存状况,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滥用武力、侵犯他国领土的人的谴责。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