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失蕃养,春笋日琐细。
草蔓半萦缠,樗栎互亏蔽。
已令具刀镰,稍俟秋霜厉。
欲成林下饮,更种园东地。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时期写的。他当时居住在山城奉节,这里群峰环抱,竹林茂密,但因为战乱的原因,竹林遭到破坏,春天的笋子被人们割去,只剩下一些细小的枝条。

第一句“竹林失蕃养,春笋日琐细”描述了竹林被破坏后的情景。“蕃养”是指茂盛的生长状态,而“失蕃”则表示失去了这种生长状态。春笋被割去,只剩下细小的枝条,这象征着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

第二句“草蔓半萦缠,樗栎互亏蔽”继续描绘了竹林被破坏后的荒凉景象。“草蔓”指的是草丛,“萦缠”表示缠绕,“樗栎”是一种树名,在这里代指那些被砍伐的树木。这些被砍伐的树木和草丛一起,形成了一种荒芜的景象。

第三句“已令具刀镰,稍俟秋霜厉”表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他已经准备好工具,准备进行下一次的砍伐工作。这里的“刀镰”指的是农具,而“秋霜厉”则表示秋天即将到来,天气将变冷,适合再次进行砍伐。

第四句“欲成林下饮,更种园东地”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计划。他想要在林下的空地上种上庄稼,以便在那里饮用。这里的“林下饮”可以理解为在树林下的空地上享受自然美景,也可以理解为以树林为背景来欣赏大自然的美。而“园东地”则可能是他打算种植庄稼的地方,也可能是他打算用来养殖家禽家畜的空地。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对自然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规划。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他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命运,用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