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竹种松桧,十年未成阴。
昔人定知我,为我养南林。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诗人、宰相苏辙的作品。下面将依次展开这首诗:
- 诗的第一句:“栽竹种松桧,十年未成阴。”
- 注释:栽种竹子和松树的桧柏,经过十年仍未能长成茂盛的树木,意味着希望与失望的交织。
- 翻译:种植了竹子和松树,但十年过去了,它们仍然没有长大。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成长规律的认知和期待,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诗的第二句:“昔人定知我,为我养南林。”
- 注释:过去的人一定知道我,他们为我养护南边的树林。
- 翻译:那些曾经与我相识的人,一定知道我,他们为我培育南方的树林。
- 赏析: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情谊的怀念,以及对于被知己照顾的感激之情。
- 诗的第三句:“久无叩门声,剥啄问何故。”
- 注释:很久没有听到敲门声了,忍不住询问是什么情况。
- 翻译: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敲门声了,忍不住去询问是什么原因。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因长时间未见来访者而产生的好奇和不安。
- 诗的第四句:“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 注释:田间突然有人来到,昨晚下了一尺多厚的雨。
- 翻译:田间突然有人出现,昨晚下了一尺多厚的雨。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感到惊讶,同时也可能隐含着某种预兆或启示。
- 诗的第五句:“我居近西城,城枕湖一曲。”
- 注释:我住在靠近西城的地方,城边是一片湖水。
- 翻译:我居住在靠近西城的地方,那里的湖水环绕着整个城市。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宁静美丽,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深情。
- 诗的第六句:“不到平湖上,何物禁吾足。”
- 注释:我不常去平湖上,有什么能够阻止我的脚?。
- 翻译:我不常去平湖上,有什么能够阻止我的脚?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由的渴望。
- 诗的第七句:“北临凤凰台,凤去台亦圮。”
- 注释:我北面临近凤凰台,凤凰台也因为风雨而倒塌了。
- 翻译:我北面临近凤凰台,凤凰台因为风雨而崩塌。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见证和对变迁的感慨。
- 诗的第八句:“萋萋修竹林,喈喈何日至。”
- 注释:青青的竹林在等待什么,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它的声响呢?。
- 翻译:青翠的竹林在等待什么,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它的声响呢?
- 赏析:这句诗以期待的心情描绘了竹林的景象,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诗的第九句:“昔我过嵩麓,云移见诸峰。”
- 注释:我曾经走过嵩山的麓,云雾移动时可以看到山峰。
- 翻译:我曾经走过嵩山的麓,云雾移动时可以看到山峰。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旅途经历的回忆。
- 诗的第十句:“重游未有日,想像曀霾中。”
- 注释:我再次游览这里还没有实现的计划,想象中的景色被云层遮挡。
- 翻译:我再次游览这里还没有实现的计划,想象中的景色被云层遮挡。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游览这个地方的期望和对未知景象的好奇。
- 诗的第十一句:“避事已谢客,养性不看书。”
- 注释:我已经避开世事,不再拜访客人,保持性情而不阅读书籍。
- 翻译:我已经避开世事,不再拜访客人,保持性情而不阅读书籍。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
- 诗的最后一句:“书中多感遇,掩卷辄长吁。”
- 注释:书中充满了对我的遭遇的感触,每次翻书就会感叹不已。
- 翻译:书中充满了对我的遭遇的感触,每次翻书就会感叹不已。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和对书本知识的珍视。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的诗歌,也是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对这组诗的解读,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也能体会到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