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非不仁,万物自刍狗。
土牛适成象,逡巡见屠剖。
田家挽双角,归理缫丝釜。
生无负重力,死作初耕候。
碎身本不辞,及物稍无负。
君看刘表牛,岂脱曹公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来判断正误,并加以分析。

首先理解全诗内容,然后逐句分析:首联“天地非不仁,万物自刍狗”,意思是天地虽然有仁爱之心,却也有无情的一面,它对一切生物都一视同仁,没有厚此薄彼;“刍狗”,古代祭祀时用来祭神的东西,用草扎成,上面涂上牛羊的血,是供人践踏的,比喻被利用的人。

颔联“土牛适成象,逡巡见屠剖”,“土牛”指耕牛,“象”是形状像犁头的耕具。诗人认为,耕牛在农事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到了屠宰场,它就被分割、烹煮了。

颈联“田家挽双角,归理缫丝釜”,“田家”代指农家,“缫丝釜”,即缫蚕器,是缫制丝绸的工具。诗人描绘农家把两头牛分别挽着双角,牵回家中,准备宰杀、烹煮牛肉的情景。

尾联“生无负重力,死作初耕候”。“死作初耕候”的意思是说牛死了之后可以用于耕作。

最后分析诗句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分析可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答案】

译文:天地虽然有仁爱之心,却也有无情的一面,对一切都一视同仁,没有厚此薄彼。土牛在农事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到了屠宰场,它就被分割、烹煮了。农家把两头牛分别挽着双角,牵回家中,准备宰杀、烹煮牛肉。牛死了之后可以用于耕作。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通过描写牛的不同命运来抨击统治者的残忍暴虐。首联“天地非不仁,万物自刍狗”,意谓天地虽然有仁爱之心,却也有无情的一面;它对一切生物都一视同仁,没有厚此薄彼。“刍狗”,古代祭祀时用来祭神的东西,用草扎成,上面涂上牛羊的血,是供人践踏的,比喻被利用的人。这一句写天地之仁也写天地之无情,二者相映衬,形成强烈的反差。接着以“土牛适成象”“逡巡见屠剖”二句具体刻画了牛的命运,形象鲜明,生动感人。

中间两联写农家与牛的关系。“田家挽双角,归理缫丝釜”,意谓农家把两头牛分别挽着双角,牵回家中,准备宰杀、烹煮牛肉。“生无负重力,死作初耕候”,意思是说牛死了之后可以用于耕作。这里既写了牛生前的辛苦劳作,又写了牛死后为人类所利用的事实,充分表现了牛的悲惨命运。

结尾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君看刘表牛,岂脱曹公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看那刘表的牛不是也被曹操的手牵着吗?“刘表”是指汉末三国时荆州牧刘表,“曹公”则是指曹操。曹操曾用兵围困襄阳,刘表派人求救于曹操,但曹操不发兵救他,而是将他的部将黄祖杀死。后来刘备借得当地牧牛的人力,攻下新野,大败刘表军,刘表只好投降曹操。这两句运用反语,既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又使全诗更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