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已过旬日,西湖尚有游人。
老人复归闭户,户外百事日新。
呼童试问筑室,春晚何日堂成。
我家旧庐江上,隐居三世相因。
晏子不愿改卜,我今已愧先君。
始有苟合则止,已老姑欲安身。
西望烝尝有处,传家图史常陈。
门中此外何事,世故有耳不闻。
食讫趺坐日昃,此心皎皎常存。
万事汝勿告我,婚嫁自毕诸孙。
诗句解释与翻译:
- 上巳已过旬日,西湖尚有游人。
- “上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前后,这里指春末时节。
- “旬日”表示十天左右。
- 描述的是春天过去,但西湖依然有很多人游玩的景象。
- 老人复归闭户,户外百事日新。
- “老人”可能指年长的隐居者。
- “闭户”意味着不再出门,选择闭门不出。
- “户外百事”泛指外面的一切事务。
- 表明老人选择闭门谢客,不问世事。
- 呼童试问筑室,春晚何日堂成。
- “呼童试问”是指召唤家中的孩子询问。
- “筑室”通常用于形容建造房屋或开始新的生活阶段。
- “春晚”即春末,可能是在询问建房完成的具体时间。
- 反映出诗人对建筑新居的期待和对未来生活的规划。
- 我家旧庐江上,隐居三世相因。
- “我家旧庐”指的是作者的旧居,位于江边。
- “三世”表示三代,即从父亲到自己的世代。
- “相因”暗示着世代传承,生活状态相似。
- 表达了家族三代人都选择在江边隐居的生活哲学。
- 晏子不愿改卜,我今已愧先君。
- “晏子”可能是指晏婴,春秋时期的齐国大臣。
- “改卜”意指改变计划或选择。
- “先君”指的是前人的榜样或原则。
- 此句表达了一种责任感,认为不应随意更改前辈的选择和决定,体现了对先人原则的尊重。
- 始有苟合则止,已老姑欲安身。
- “苟合”在这里可能指为了生活而妥协的行为。
- “则止”意味着停止这种妥协行为。
- “已老”暗示诗人已经年老体弱。
- “姑欲安身”表示虽然年纪渐长,但仍想寻找一个可以安定身心的地方。
- 反映了诗人面对晚年生活的态度和选择。
- 西望烝尝有处,传家图史常陈。
- “烝尝”可能是指祭祀活动,也指代某种特定的环境或地点。
- “有处”意味着存在或者某个地方。
- “传家图史”指的是家族传承的历史书籍和图画等。
- 此句描绘了一处能够进行祭祀和传承家族历史的场所。
- 门中此外何事,世故有耳不闻。
- “门中”指的是家门内。
- “此外无事”可能指门外没有其他事情。
- “世故”意指世间的各种习俗或规矩。
- “耳不闻”表示不听外界的声音和纷扰。
- 表达了诗人对于喧嚣世界的超然态度,选择远离尘嚣,专注于内心的世界。
- 食讫趺坐日昃,此心皎皎常存。
- “食讫”指的是吃完饭。
- “趺坐”是一种坐姿,双腿盘起坐在腿上的动作。
- “日昃”是指太阳偏西的意思。
- “此心皎皎常存”中的”皎皎”形容明亮、清澈的样子,”此心”指内心的想法或情感,”常存”表示持久不变。
- 整体意思是说吃完午饭后,诗人盘腿坐着直到日落,保持一种清净和明澈的心态。
- 万事汝勿告我,婚嫁自毕诸孙。
- “万事”指生活中的所有事情。
- “勿告我”意味着不要告诉诗人关于这些事务的消息。
- “婚嫁自毕诸孙”表示子女们的婚事和养育事宜将由他们自己完成,不必告知长辈。
- 这是对子女独立性和成熟的肯定,也是对传统家庭角色分工的一种现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