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水横山清且长,弦歌亹亹过黉堂。
相迎父老争冠带,自是泾川礼义乡。

【注】

永安寺: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的永安寺。父老:指当地百姓。复水:泾河,又称泾川河。横山:横亘于渭北的山峰。清且长:水流清澈,绵延长远。弦歌:弹琴唱歌。亹亹(wěi )过黉堂:勤学不辍地在学堂中进进出出。相迎:热情欢迎。争冠带:争相佩戴官绅的服饰,表示对官府的尊重。泾川礼义乡:指泾川地区崇尚礼仪、讲究道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居长安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泾阳永安寺的景色和百姓们的淳朴风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首句“复水横山清且长”,以“复水”起兴,描绘了泾河水流清澈,蜿蜒流淌的景象,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接着“弦歌亹亹过黉堂”一句,则写出了学校里师生勤奋学习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写景和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作者眼中的泾阳美景及当地民众的良好风气。

第二句“相迎父老争冠带”,描绘了当地父老热情接待诗人的场景,他们争相佩戴着华丽的官绅服饰来迎接诗人。这里的“相迎”、“争冠带”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崇尚礼仪之风。

最后一句“自是泾川礼义乡”,则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对泾川地区的观察和感受,认为这里的民众不仅生活简朴,而且注重礼仪,讲究道义,是一个真正的礼义之乡。这一结论不仅是对泾川地区人民的赞誉,也是对整个大唐帝国的一种期望和期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泾阳的美景和当地民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帝国繁荣昌盛的景象,以及社会风气的淳朴善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