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之会,中具五民。
见异而迁,乃丧厥真。
相彼樊山,我行所因。
有闲其壤,问彼居人。
方时清明,家自为稷。
其薮其浸,其动其植。
孰为使民,有田不穑。
亦惟蒲鱼,恃此鲜食。
岁运周回,景躔西陆。
帝籍重开,天颜逾穆。
耕事将起,毋荒游逐。
凡我农官,戒民宜宿。
戒民伊何,美成在久。
譬彼射侯,则求其耦。
驱率慵堕,转缘南亩。
数耘疾收,在而心手。
农亦有书,匪藏金匮。
盍耕如莘,盍馌如冀。
桑荫清好,浊醪日至。
已勤而食,则无所愧。
勿谓此州,远连边鄙。
我疆西北,尽其四履。
风雨顺时,日星循轨。
屡丰作颂,以致归美。
酬寺簿劝农追和渊明见贻
江汉之会,中具五民。
见异而迁,乃丧厥真。
相彼樊山,我行所因。
有闲其壤,问彼居人。
方时清明,家自为稷。
其薮其浸,其动其植。
孰为使民,有田不穑。
亦惟蒲鱼,恃此鲜食。
岁运周回,景躔西陆。
帝籍重开,天颜逾穆。
耕事将起,毋荒游逐。
凡我农官,戒民宜宿。
戒民伊何,美成在久。
譬彼射侯,则求其耦。
驱率慵堕,转缘南亩。
数耘疾收,在而心手。
农亦有书,匪藏金匮。
盍耕如莘,盍馌如冀。
桑荫清好,浊醪日至。
已勤而食,则无所愧。
勿谓此州,远连边鄙。
我疆西北,尽其四履。
风雨顺时,日星循轨。
屡丰作颂,以致归美。
注释:
- 江汉之会:指江汉地区(长江和汉水交汇的地区),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
- 中具五民:指江汉地区拥有五种类型的居民,即农民、渔民、商人、工匠和学者。
- 见异而迁:指看到不同事物后改变原有观念或生活方式。
- 相彼樊山:指拜访樊山这个地方的人。樊山位于今湖北襄阳附近。
- 我行所因:指我此行的原因或目的地。
- 有闲其壤:指在田野里休息或放松自己的心情。
- 问彼居人:指向当地人询问他们的情况或意见。
- 家自为稷:指每家每户自己种植谷物,自给自足。
- 其薮其浸:指湖泊和湿地。
- 其动其植:指农作物的生长和生长过程。
- 孰为使民:谁让人民没有从事农业生产。
- 有田不穑:指有些人即使有土地也不耕种。
- 亦惟蒲鱼:意思是只有像蒲草和鱼这样的食物才是人们所需的。
- 岁运周回:一年的四季循环往复。
- 帝籍重开:指皇帝的户籍再次更新。
- 天颜逾穆:皇帝的面容更加庄重。
- 耕事将起:耕作的事情即将开始。
- 戒民宜宿:告诫民众要早些休息。
- 戒民伊何:为什么要告诫民众。
- 美成在久:美好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 譬彼射侯:比喻射手。
- 则求其耦:则寻找配对的人。
- 驱率慵堕:指懒惰散漫,不愿意工作。
- 转缘南亩:转而回到田地里工作。
- 数耘疾收:多次耕作迅速完成收割。
- 在而心手:在心里手在做着。
- 农亦有书:农民也有书籍。
- 盍耕如莘:何不像神农氏那样亲自耕种。
- 盍馌如冀:何不像冀州那样亲自播种。
- 桑荫清好:桑树的阴凉清新宜人。
- 浊醪日至:浑浊的酒每天都有。
- 已勤而食:已经努力工作了就吃好一些。
- 勿谓此州:不要认为这个州偏远。
- 我疆西北:我的国土在西北方向。
- 尽其四履:完全控制其四境。
- 风雨顺时:天气和顺时令适宜农业。
- 日星循轨:太阳和星星按照一定的运行轨道运行。
- 屡丰作颂:屡屡丰收而歌颂赞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农诗,通过描绘农田的景象来表达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扬之情。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农田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耕文化和农民生活的尊重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