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
人法俱名执,悟理讵劳诠。
中流仍被溺,谁论在两边。
有无如取一,即被汗心田。

【注释】偈:佛语。此指佛教的教义或教规。筏:木筏。人法:《楞严经》,“有为法如幻,如梦幻泡影,如水中月,如露中珠”,故称。即指一切世间法(包括佛法)。执:拘执、执着。诠:解说。中流:指渡河时正处中间。两边:指两岸。

【赏析】此为一首禅宗颂诗。

首句写渡水。古人渡水,往往需用船只。诗人却认为,渡河不必船。因为船是人造物,而水却是天然之物,渡水自然要借助于舟楫。所以,“筏”字,就含有了“渡”的意思。这是说:我们应当以筏代舟,以舟代筏,顺应自然,不生执着。

二句写悟道。“到岸不须船”,是说悟道之后,就可以超脱对一切世俗事物的依赖和执著。这两句诗,把“筏”与“船”、“悟”与“迷”相对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易于领悟其中的道理。

三、四句写悟后之境。“人法俱名执”,是指人们对于各种事物,都有所执着和执著。“悟理讵劳诠”,则是说,悟道以后,何必再去苦苦解说呢?这两句诗,是说:悟道以后,就达到了“无”的境界,无需再做任何解说和阐释了。

五、六句写悟后之人。“中流仍被溺”,是指人们在悟道之前,常常在中流挣扎;悟道之后,仍然不免陷入迷津。“谁论在两边”,是指人们往往只看到悟道之人,而忽略了那些还在迷津之中的人。这两句诗,既揭示了世人的迷津,又讽刺了人们的浅薄。

末联写悟后之心。“有无如取一”,“取”是动词,意思是把握、体认。“即被汗心田”,是指悟道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可牵挂、可忧虑的了。“汗心田”,是说心田犹如汗田一般,已经干涸了,再也流不出汗水了。这两句诗,是说:悟道以后,就达到了一种空寂的境界,不再有任何牵挂和忧虑了。

本诗通过咏叹人生、悟道的过程和结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