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
长有幽人悲晋惠,强修遗庙学秦皇。
丹砂久窖井水赤,白术谁烧厨灶香?
闻道神仙亦相过,只疑田叟是庚桑。

【注释】

楼观:即楼观台,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南郊。

古碣:石碑,刻有文字的石头。

幽人:隐士。

晋惠:晋代的惠帝。晋惠帝时,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秦皇:秦始皇,名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丹砂:一种矿物,古代用作颜料和药物,也可入药治病。

白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可入药,有健脾胃、除湿化痰的功效。

庚桑: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战国时期齐国人。《庄子·庚桑楚》中记载,庚桑子游历于楚国,见到一位名为庚桑的人,问他如何养生,庚桑回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意思是说,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无尽。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无尽的知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后来,人们将这种思想引申为“庚桑之论”。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借楼观这一历史遗迹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全诗共分为四句,依次描绘楼观台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门前古碣卧斜阳”,描绘了楼观台的大门前矗立着一块古老的石碑,石碑上刻有文字,在斜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沧桑。这一句既点明了楼观台的历史渊源,又为后文的描写铺垫了氛围。

次句“阅世如流事可伤”,进一步揭示了楼观台的历史价值。诗人感叹世事变迁,如同流水般不断流逝,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却给后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这里的“阅世”指的是经历世事,“事可伤”则是指这些往事令人感慨万千。

第三句“长有幽人悲晋惠”,转而描述了楼观台上的幽人。他们常常沉浸在对晋惠帝时期的感慨之中,感叹当时的政治黑暗和社会动荡。这句中的“长有”表示经常存在,“幽人”则是指隐居山林的人们,他们往往选择在楼观台上静思冥想,寻求心灵的寄托。

第四句“强修遗庙学秦皇”,则转向了楼观台的建筑特点。诗人提到,这里曾经修建过秦皇的遗庙,以此来学习秦始皇的治国之道。这里的“强修遗庙”指的是为了纪念秦始皇而重建的祠堂,“学秦皇”则是说诗人通过研究历史,希望能找到治国安邦的良方。

最后一句“丹砂久窖井水赤,白术谁烧厨灶香?”则转入了诗人的个人感慨。诗人想象着,如果将丹砂和白术放入井水中,它们会呈现出红色和香味。然而,这些珍贵的药材一旦被埋藏起来,就失去了它们的疗效和价值。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楼观台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社会的思考。诗人借助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和文化价值的尊重与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