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萧萧夜晦迷,不须鸣叫强知时。
多才久被天公怪,阙食惟应爨妇知。
杜叟挽衣那及胫,颜公食粥敢言炊。
诗人情味真尝遍,试问于今底处亏。
【注释】
- 风雨萧萧夜晦迷:风雨潇潇,夜晚昏暗。
- 不须鸣叫强知时:用不着发出声响就知道时间。
- 多才久被天公怪:才能很多却长久被天帝所妒忌。
- 阙食惟应爨妇知:缺饭只应是炊妇知道。
- 杜叟挽衣那及胫:老翁拉着裤腿还拖到膝盖。
- 颜公食粥敢言炊:颜回吃粥,也不敢说自己做。
- 诗人情味真尝遍:诗人的情感滋味真是尝遍了。
- 试问于今底处亏:现在哪里还能找到这种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自咏诗。诗题下注“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作者在这首诗里,用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说明诗人对于贫贱生活的淡泊、豁达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开头两句写自己处在困窘之中而仍能超然物外,不以为意。“风雨萧萧夜晦迷”,风雨潇潇的夜晚,天色昏沉难辨,这使人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寂寞和苦闷。然而,“不须鸣叫强知时”,不必大声呼叫以探听时机,因为一切都有定数,无需惊惶失措。这就表明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超脱的。
后二句写自己虽身处困顿之中,但并不为之所动。“多才久被天公怪”,自己有满腹经纶,但却长期被天帝所嫉妒;“阙食惟应爨妇知”,连炊妇也知道自己缺饭,可见自己的处境之艰苦。这里,诗人通过夸张手法,把个人不幸遭遇与客观现实相联系,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于贫困境遇的认识和感受。
中间四句写自己虽然贫穷,但是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杜叟挽衣那及胫”,像杜甫那样拖着衣服,还是够不上小腿肚;“颜公食粥敢言炊”,颜回虽然吃得很简单,也不敢说自己是在做饭。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把自己和历史上的一些名士贤者相比较,进一步表现出自己对贫困生活的淡漠和恬静的心态。
最后两句写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诗人情味真尝遍”,诗人对人生的感受和体会是多么深刻啊!“试问于今底处亏”,如今还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这种境界呢?这两句既是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概括,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它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