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没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
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净客魂。
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
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

注释:

是日,我住宿在水陆寺,寄给北山清顺僧两位。

草淹没了河堤,雨笼罩着村庄,寺庙藏在修竹之间不知道门在哪里。

捡柴煮药可怜僧人生病,扫地焚香净化游客的魂魄。

农事未休息侵扰小雪天,佛灯初上报黄昏。

年来渐渐懂得幽居的味道,思与高人对榻讨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图。

首联“草没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描绘了一个雨夜,草淹没了河堤,雨笼罩了村庄的景象。而在这宁静的氛围中,一座寺庙隐藏在修竹之中,其入口仿佛被掩埋在深深的竹林之中,让人无法找到。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神秘的感觉,为后面的抒情铺垫了背景。

颔联“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净客魂。”则转向了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病痛的同情以及对客人心灵的净化。诗人捡拾柴火煮药,是为了可怜僧人的疾病;扫地焚香,是为了净化访客的灵魂。这两句诗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他人的关怀以及自己的高尚情操。

颈联“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场景。虽然农事还未结束,但已经迎来了小雪,而佛灯刚刚点亮,预示着黄昏的到来。这两句诗通过对时间的描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忙碌与和谐,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热爱。

尾联“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居住之地的认同和向往。他渐渐地认识到,这种隐居生活才是他所向往的。于是,他渴望能够与那些高尚的人一起,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高人之交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繁忙与和谐,又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通过描绘人物和环境,展现了自己的高尚情操和人文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