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到处似樯乌,科第无心摘颔须。
黄帽刺船忘岁月,白衣担酒慰鳏孤。
狙公欺病来分栗,水伯知馋为出鲈。
莫向洞庭歌楚曲,烟波渺渺正愁予。

注释:

  • 生涯到处似樯乌,科第无心摘颔须。
  • “生涯”:人生或生活;“樯乌”:指船帆上的乌鸦,比喻行踪不定;“科第”:指科举考试的成绩;“摘颔须”:摘取胡须,比喻追求名利而忘记了自己的本分;“无心”:没有心机、用心之意。
  • 黄帽刺船忘岁月,白衣担酒慰鳏孤。
  • “黄帽”:黄色帽子,古代士人的标志;“刺船”:划船;“白衣”:白色衣服,比喻清贫的生活状态;“担酒”:挑着酒壶;“孀孤”:寡妇和孤儿,这里代指的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 狙公欺病来分栗,水伯知馋为出鲈。
  • “狙公”:狡猾的人;“欺病”:欺骗有病的人;“分栗”:给有病的人分配栗树果实,比喻施舍或帮助别人;“水伯”:神话中的水神;“知馋”:知道人们的欲望;“出鲈”:取出鱼,比喻满足人们的需求。
  • 莫向洞庭歌楚曲,烟波渺渺正愁予。
  • “莫向”:不要在这里;“洞庭”:湖名;“歌楚曲”:唱楚地的歌曲;“烟波渺渺”:形容水面上的雾气茫茫,看不到边际;“正愁予”:正是忧愁自己的处境,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邵元在与同乡同年生贾收秀才相遇时所写的一首赠诗。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第一句“生涯到处似樯乌,科第无心摘颔须”,诗人用樯乌来形容自己四处漂泊的生活,用无心摘颔须来形容自己追求功名利禄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性。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已经失去了本来的目的和意义,只为了虚度光阴,而忽略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句“黄帽刺船忘岁月,白衣担酒慰鳏孤”,诗人用黄帽刺船和白衣担酒来形容自己在贫穷生活中的种种艰难,但同时也表示了诗人对于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第三句“狙公欺病来分栗,水伯知馋为出鲈”,诗人用狙公和水伯的形象来形容那些善于欺骗他人的人,用分栗和出鲈来形容那些善于满足人们需求的人。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

最后一联“莫向洞庭歌楚曲,烟波渺渺正愁予”,诗人借用洞庭湖和楚地歌曲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之情。这一句话是全诗的高潮和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恐惧。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担当。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于未来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