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
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
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馀。

【注释】

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指蝗虫自西方而来。西来,指北方。烟障塞,形容蝗虫遮天蔽日的场面。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新法,指王安石新法中的“保甲”之法,即每十户为一保,五户为一大保,选健壮之人为保长,以备盗贼。清平,指天下太平。此句说,新法清平,却有蝗虫出现。

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无人可诉,没有人可以诉说自己的痛苦,只能默默忍受。乌衔肉,比喻自己像乌鸦一样,被人抛弃、冷落。忆弟,回忆弟弟子由。这句说,想念弟弟子由却不能托付他。犬附书,比喻自己像狗一样忠诚,但却不能得到信任。

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馀:迂疏,迂腐而疏阔。区区,谦辞,表示谦虚。这句话是说,我迂腐而疏阔,但仍然想尽自己的办法去治理蝗灾。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八月。作者任齐州(今山东济南)通判时,曾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触怒新法而遭贬谪,被派往齐州任通判。在赴任途中经过浮云岭,看到蝗虫肆虐的惨状,遂写下此诗寄给在京师的弟弟子由。

首联先写景,用浓重的烟雾象征北方蝗灾的严重程度,用“秋田”、“雨不如”两词渲染了蝗害之烈,形象地写出了这场灾难的严重性。

颔联直承题旨,抒发诗人对北方蝗灾的感慨。上句说北方的蝗灾与南方的变法相比,其危害程度更甚,下句说自己因为穷困潦倒,才被迫出仕,所以更加痛恨这突如其来的灾害。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既写出了北方蝗灾的危害程度,又表达了诗人对于变法的不满和对于政治黑暗的愤懑之情。

颈联写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以及无力托付的无奈之感。诗人想起了弟弟子由,但又无法通过书信来与他倾诉自己的痛苦和无奈,只好将心中的愁绪化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弟弟的关爱之情。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为国为民作出贡献的愿望。虽然自己是迂疏之人,但仍然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治理国家,为国家分忧。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