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郊原十日游,未应回首厌笼囚。
但教尘土驱驰足,终把云山烂漫酬。
闻道逢春思濯锦,便须到处觅菟裘。
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
偶作郊原十日游,未应回首厌笼囚。
但教尘土驱驰足,终把云山烂漫酬。
闻道逢春思濯锦,便须到处觅菟裘。
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
诗句逐句释义:
- “偶作郊原十日游”:偶然进行郊外的十日游玩。
- “未应回首厌笼囚”:不应因被囚禁而感到厌恶,意指不因束缚而失去自由。
- “但教尘土驱驰足”:只希望在尘埃中奔走。
- “终把云山烂漫酬”:最终以壮丽的山川来回报这一切。
- “闻道逢春思濯锦”:听说春天到来时会思念着洗去尘埃,比喻心境需要净化。
- “便须到处觅菟裘”:必须四处寻找舒适的住处如兔皮制的裘衣。
- “恨君不上东封顶”:可惜你未能登上泰山之巅。
- “夜看金轮出九幽”:在夜晚观看金色的月亮从深幽的地方升起。
译文:
偶尔我进行了十天的郊野旅行,并不因被囚禁而感到厌烦;我只希望在尘土中奔跑,用壮美的山川作为回应。听说在春天到来时,我会怀念洗涤心灵,因此到处寻找舒适的住所;我很遗憾你没有能够登上泰山之巅,只能在夜晚观赏金轮从深渊中升起的美丽景象,感叹它的辉煌。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偶得机会出游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首句“偶作郊原十日游”直接点明了出游的主题,暗示了这种出游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迫或偶然的机会。第二句“未应回首厌笼囚”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即使被囚禁,也不愿意回首过去,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第三句“但教尘土驱驰足”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由的追求,他只希望在尘世之中自由行走。第四句“终把云山烂漫酬”则是诗人对于这次旅行的期待与满足,他希望通过游览壮丽的山川来获得心灵的慰藉。最后两句通过想象中的“逢春思濯锦”和无法达成的愿望“不上东封顶”,以及“夜看金轮出九幽”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状态的向往和无奈,同时也展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情感。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