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取次行,下临官道见人情。
天寒菽粟犹栖亩,日暮牛羊自入城。
沽酒独教陶令醉,题诗谁似皎公清。
更寻陋巷颜夫子,乞取微言继此声。

【注释】

竹杖芒鞋:竹制的拐杖和麻布的鞋子。取次行,随意行走。下临官道见人情:走到官道旁时看到人们的各种情形。天寒:天气寒冷。菽粟(shuòsù )栖亩:指农民种植的豆、稻等粮食。日暮:傍晚时分。牛羊自入城:傍晚时分,牛羊自动进入城中。沽酒:买酒。独教陶令醉:独自让陶渊明喝醉。题诗谁似皎公清:谁像王之涣那样写诗清丽高远。更寻:再次寻找。陋巷颜夫子: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乞取微言继此声:向颜回求教,希望他能继承孔子的思想和学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师同在马台游戏时所书,并附有二首诗。

前四句是第一首的起句,描写了诗人游玩时的情景。他身披蓑衣,手持竹杖,脚踩草鞋,随意地漫步在官道旁,观察着沿途的人情世态。“竹杖芒鞋”,是古代隐者常用的装束;这里却用来表示自己不拘小节,任意而行。“取次行”,意思是随意行动,没有一定的目的。“官道”即大道,泛指大路。“见人情”,是指观察到路上行人的种种情景。“情”,这里指人情世态。“取次行”,“见人情”,都表现了诗人超尘拔俗、不羁世俗的个性特征。

以下六句为第二首的起句。这两句是说,尽管天气寒冷,但农民仍然种着豆、稻等粮食,日落西山时,牛羊们也会自动走进城里去吃草料。“官道”即大道,泛指大路。“犹栖亩”,意谓虽然在官道旁,但是农田里还生长着禾苗。这是用“虽处江湖之中,心存魏阙之念”(杜甫《登楼》)的典故。“犹”,还是。“栖亩”即田里种庄稼。这两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和朴实,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四两句写到了傍晚时分,天色已晚。牛羊们纷纷进入城里,而那些做官的人还在官署中忙碌着。“日暮”意为日落之时。“牛羊自入城”,意思是说牛羊已经进得城来,说明官署工作还未结束。“日暮牛羊自入城”,既写出了官场的繁忙,又写出了民间生活的真实情况。

五、六两句写到了傍晚时分,天色已晚。这时,只有陶渊明能与诗人一起饮酒,一起欣赏田园风光。“沽酒”即买酒,陶渊明曾作过太守,后辞官归隐,过着田园生活,所以称他为“陶令”。陶潜爱菊,所以又叫他为“陶令”。《晋书•陶潜传》说他“常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独教陶令醉”,意思是说只能让陶渊明独自陶醉于美酒之中了。“皎公”即王之涣。《旧唐书•王之涣传》说他“尝登蓟北楼,因风寄杜工部,属怀京华。”诗中“欲济无舟楫”、“凭轩涕泗流”等语都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两句是说,现在我只能独自一人让陶令沉醉于美酒,而不能像王之涣那样写出清丽高远的诗篇了。“谁似皎公清”,意思是说我不能比王之涣更清丽高远了。

最后两句“更寻陋巷颜夫子,乞取微言继此声。”是全诗的结句。诗人想找到颜回这位孔子的学生,向他请教学问,希望他能继承孔子的思想和学说。“颜夫子”,即颜回,他是孔子的学生,以德行著称,被尊为“孔门十哲”之一。《论语•颜渊》记载:“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两句是说,我想向颜回这位孔子的学生寻求学问,希望能继承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微言”,指精深微妙的道理,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义、礼、智、信等内容。这两句是说,我请求颜子传授这些精深微妙的道理。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