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汝为中酒味,吟诗我作忍饥声。
便思绝粒真无策,苦说归田似不情。
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
大弨一弛何缘彀,已觉翻翻不受檠。

落第汝为中酒味,吟诗我作忍饥声。

便思绝粒真无策,苦说归田似不情。

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

大弨一弛何缘彀,已觉翻翻不受檠。

注释与赏析:

  1. 落第汝为中酒味:指的是考试失败后,心情如同醉酒一般,充满了迷茫与苦涩。”中酒味”在这里形容了苏轼在人生低谷时的情绪状态,如同饮酒过度后的不适感。他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科举失败的深深无奈和痛苦。

  2. 吟诗我作忍饥声:指在贫困中依然坚持写作的艰辛。”吟诗”象征着苏轼在艰难困境中仍不放弃文学创作的决心,而”忍饥声”则形象地描绘了他在饥饿边缘仍努力寻找生活出路的坚韧。

  3. 便思绝粒真无策:表达了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无助。“绝粒”意为断食,是一种极端的生活方式,这里用来比喻苏轼在绝望中的选择。他意识到即使尝试绝食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此感到无力回天。

  4. 苦说归田似不情:这里的“归田”意指退隐乡野,远离纷扰的政治中心,享受田园之乐。但苏轼却觉得这种说法并不真实,因为在他看来,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有所作为,而不是逃避现实。因此,他批评那些声称退休归隐的人是虚伪的。

  5. 腰下牛闲方解佩:描述了一个宁静自在的生活场景。在这里,”腰下牛闲”意味着农夫放下耕犁,闲暇无事;”方解佩”则是指农夫解开了身上的玉佩,象征着放下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这个画面传达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追求简朴生活的向往。

  6. 洲中奴长足为生: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不同人的命运和生活方式。”奴”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被奴役或受压迫的人,而”长足”则暗示了这些人虽然处境艰难,但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也能过上好日子。这反映了苏轼对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勤劳和奋斗精神的肯定。

  7. 大弨一弛何缘彀: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大弨”可能是指某种巨大的力量或束缚,“一弛”则是放松的意思。苏轼在这里可能是在讨论人生中的重大事件或困难时期,如科举失败等。“何缘彀”则是指在这样的时期,人们是否能找到解脱之道。这个比喻深刻地揭示了人生起伏不定的特点,以及人们在面对困难时需要寻找解决之道的智慧。

  8. 已觉翻翻不受檠:描述了苏轼在逆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强意志的态度。”翻翻”可能指的是思维活跃、不断思考的状态,”不受檠”则表示不受外界干扰,坚持自我。这句诗展现了苏轼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风貌。

《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更是反映了宋代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人文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思想世界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