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
露重珠璎蒙翠盖,风来石齿碎寒江。
浮空两竹横南阁,倒景扶桑射北窗。
坐待夕烽传海峤,重城归去踏逢逢。
【注释】
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县。孙氏万松堂:孙氏家族在登州的万松堂。
摐摐:敲。
珠璎:珍珠串成的装饰品。
风来石齿碎寒江:风吹过,山岩的石头裂开,发出响声,好像碎掉的冰块落在寒冷的江面上。
浮空两竹横南阁:两排竹子横跨南边的建筑。
倒景:倒映的景象。扶桑:传说中的神木名。
夕烽:傍晚的军报。
重城:高大的城墙。
逢逢:走碰碰。
【赏析】
这首五绝描绘了登州孙氏万松堂一带的自然景色和晚霞中的海峤风光。
“万松谁种已摐摐”,万松堂里种有成千上万颗松树,它们已经长到了茂盛的地步。诗人用敲击树木的声音形容松树生长之盛。
“半岭苍云映此邦”意思是说,从山岭上可以看到苍茫的天空和白云,这些自然景观映衬着这一片地方。
“露重珠璎蒙翠盖,风来石齿碎寒江”,清晨时分,露水很重,像一串珍珠似的挂在树枝上。风一吹过来,山上的岩石就会发出响声,好像是被冰块打碎了一样,声音清脆地响彻在寒冷的江面上。
“浮空两竹横南阁,倒景扶桑射北窗”,“浮空”是飘在空中的,“扶桑”是太阳的别称,诗人以“倒景”来形容太阳照射在南边的建筑物上,形成一种倒影的效果。
“坐待夕烽传海峤,重城归去踏逢逢”,“坐待”是等待的意思。诗人坐在万松堂内等待傍晚的烽火,这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烟火信号。
这首诗通过描写万松堂附近的山水风光、晨夜变化等自然景物,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通过对晚霞、朝雾等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迈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而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