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章杞梓荫云天,樗散谁收老郑虔。
喜气到君浮白里,丰年及我挂冠前。
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
太息何人知帝力,归来金帛看赪肩。
这首诗是诗人在侍祠郊丘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首句“次韵穆父尚书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庆,引满醉吟”描绘了诗人在郊丘上瞻望天空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他内心的感慨。这里的“次韵”是指对他人的诗歌进行模仿和回应。
第二句“千章杞梓荫云天,樗散谁收老郑虔。”通过对比“杞梓”和“樗散”,寓意国家的兴衰荣辱。这里,诗人用“千章杞梓”象征国家的强大和繁荣,而“樗散”则暗指国家的衰败和混乱。
第三句“喜气到君浮白里,丰年及我挂冠前。”描述了诗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感到欣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辞官归田的愿望。这里的“浮白”指的是饮酒庆祝,而“挂冠”则是指辞去官职、归隐山林。
第四句“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描绘了国家在严令下,百姓生活困苦的场景。这里的“三更月”和“野宿貔貅万灶烟”都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不安。
第五句“太息何人知帝力,归来金帛看赪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状况的同情。这里的“太息”表示诗人叹息,而“金帛”则是古代财富的象征。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国家兴衰、人民生活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国家和社会的复杂面貌,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