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诗句注释与赏析:

  • “仿佛曾游岂梦中”: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惠州的第一印象,似乎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地方,但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这里的“仿佛”和“岂”都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意味,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感到新奇又带有些许失落。
  • “欣然鸡犬识新丰”:这句描绘了诗人刚到惠州时的情景,惠州的居民竟然认出了他,这种亲切感让诗人感到非常温暖。这里的“欣然”表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而“新丰”则是苏轼在长安附近建造的一座仿故居,以此表达他对家乡的记忆和怀念。
  • “吏民惊怪坐何事”:这句反映了当地官员和民众对诗人初到的惊讶和好奇。这反映了苏轼初来乍到时的陌生感,以及他在当地人中引起的轰动。
  •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这里引用了历史上的两个著名人物苏武和管宁的故事,用以象征诗人自己的境遇。苏武被派去匈奴(即“漠北”),而管宁则选择在辽东隐居。这两个故事都在表达一种远离尘嚣、寻求精神寄托的主题。
  • “岭南万户皆春色”:最后一句表达了惠州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对此的欣赏。这里的“万户”指的是成千上万的家庭,而“春色”则指春天的气息。整句话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氛围。

这首诗不仅是对惠州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自我情感状态的一种抒发。通过对比苏武和管宁的选择,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面对新环境时的喜悦与开放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