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距飞狐信未通,夜来缚到稿街东。
千年妖幼谁家妇,一国蒙茸无是公。
丘首可怜迷故土,帝羓空用起腥风。
长缨俘献埋轮使,未问豺狼问此翁。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峤。诗题“送玉面狸”,指的是将一个名为“玉面狸”的东西送给某人。玉面狸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 北距飞狐信未通,夜来缚到稿街东。
- “北距飞狐”可能指的是北方的狐狸,而“信未通”表示书信没有送达。这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玉面狸无法与远方的人通信。
- “夜来缚到稿街东”中的“稿街”可能是一个地名,而“束至稿街东”可能意味着在夜晚,有人将这个神兽带到了一个特定的地方。
- 千年妖幼谁家妇,一国蒙茸无是公。
- “千年妖幼”指的是千年的狐狸精,而“谁家妇”可能指的是某个家庭的女性。这里的“妖幼”可能是指玉面狸的幼年状态,或者是对玉面狸的一种象征性描述。
- “一国蒙茸无是公”则可能是在说整个国家都笼罩在某种混乱或不安定的状态中,而这个人(或物)却显得与众不同。
- 丘首可怜迷故土,帝羓空用起腥风。
- “丘首”可能指的是山丘或高地,而“迷故土”则表示迷失了原本熟悉的土地。这可能暗示着玉面狸在某个地方失去了它的家园。
- “帝羓空用起腥风”中的“帝羓”可能指的是皇帝,而“空用起腥风”则表示皇帝的命令或力量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 长缨俘献埋轮使,未问豺狼问此翁。
- “长缨”可能指的是长绳或长鞭,而“俘献”则表示俘获并献给了别人。这里可能是指有人成功地捕捉到了玉面狸并将其献给了某个人(可能是皇帝)。
- “埋轮使”可能指的是负责运输玉面狸的人或动物,而“未问豺狼问此翁”则表示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重要或者不值得去询问那些豺狼般的人(可能是指责他们没有关心玉面狸的情况)。
赏析: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通过描述一个神秘动物(玉面狸)的命运,表达了对国家混乱和政治腐败的批评。诗中通过描绘玉面狸被捕捉并送往远方的场景,暗示了这种混乱和不安定的社会环境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同时,诗中还通过对比玉面狸的不同命运,反映了社会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和不公平。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社会含义,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