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
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题综合考察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着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判断。“书文与可墨竹,并叙”一句中,“书文”“并叙”,即写文章、作诗。“并叙”指同时进行;“书文、作诗”,指创作诗文。“并”是并列之意,“叙”是写作的意思。据此理解,这句的意思是:同时在书写文字时,也在吟哦着新作的诗篇。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一句中,“笔与子”“皆逝”,指笔墨随人而去;“诗今谁为新”,意为如今还有谁能写出新诗来呢?“笔与子”指自己的笔墨,“皆逝”指笔墨已消失。“笔与子”“皆逝”指自己已经不在人世。
“空遗运斤质”一句中,“空遗”,指白白地留下;“运斤”,指砍伐树木;“质”,指斧头所砍下来的木头。“空遗运斤质”,意思是白白地留下了砍伐的木头。这两句的意思是:现在留下的只是被砍伐掉的木头。
“却吊断弦人”一句中,“却吊”,指慰问、哀悼;“断弦人”,指断了弦的人。“却吊断弦人”的意思是:现在只去慰问那些断了弦的人。据注释:“宋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用江水比喻生命,用江流比喻时光。此处以“却吊断弦人”意指哀悼诗人苏轼。
【答案】
(1)译文:
同时在书写文字时,也在吟哦着新作的诗篇。
现在留下的只是被砍伐掉的木头。(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最后客死他乡,其诗多感慨世事、抒发个人身世之感)
只去慰问那些断了弦的人。(作者自比屈原,悼念逝去的苏轼)。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苏轼的绝句。全诗四句,语简意深,情真意切。首联写苏轼生前所作诗文及所咏墨竹,都留传下来;颔联则写诗人逝世后,他的诗作无人再续作。尾联说,只能去慰问那些断琴之人——即悼念诗人苏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