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知壶子不死,敢问老聃所游。
瑟瑟寒松露骨,眈眈病虎垂头。

【注释】:

  1. 仆所至,未尝出游:我到过的地方,从没有游历过。
  2. 长芦:地名。
  3. 闻复禅师病甚,不可不一问:闻复禅师的病很严重,不能不看一次。
  4. 既见:已经见到了。
  5. 有间:即“有闲”。
  6. 阻风:因风受阻。
  7. 复留:又停留下来。
  8. 作三绝句,呈闻复:写了三首绝句,献给闻复禅师。
  9. 请转呈参寥子:请转送给参寥子。
  10. 各赋数首:每人各写几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途中遇见了闻复禅师,并作了三首绝句送给闻复禅师,最后还让参寥子代为转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闻复禅师深深的同情和关心。
    诗一开篇就点明诗人此行的目的:“仆所至,未尝出游。”“仆”是自称的谦词,表示诗人自谦。“未尝出游”,说明诗人此次出行的目的并不是游览名山大川,而是去看望生病的闻复禅师。
    “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不可不一问。”诗人到了长芦(今山东长青一带)的时候,听说闻复禅师的病很严重,他无法不前去探望他。
    “既见,则有间矣。”既然见到闻复禅师了,那他与闻复禅师之间的隔阂也就消除了。
    “明日,阻风,复留,见之。”“明日”,“阻风”,指第二天的天气不好。“复留”,就是再次留下来看望闻复禅师。闻复禅师的病确实很严重,但诗人还是坚持要来探望他。
    “作三绝句,呈闻复,并请转呈参寥子,各赋几首。”为了表达自己对闻复禅师的同情和关切之情,诗人写了三首绝句,分别献给闻复禅师,并希望参寥子能将这些诗转交给闻复禅师,让他能更好地了解诗人的想法和心意。
    诗二以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对闻复禅师的关切之情:“亦知壶子不死,敢问老聃所游?”壶子,道家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黄帝的老师。老聃,道家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老子。壶子、老聃都是道家的传说人物,他们都有不死之身。这里用他们来比喻闻复禅师,说明诗人知道闻复禅师是不会死的。“敢问”,表示不敢肯定的语气。“老聃所游”,即老聃所游之地。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也知道我所敬仰的壶子是不会死的,但我却不知道老聃禅师所游之地在哪里?诗人在这里借壶子、老聃来比喻闻复禅师,表达了诗人对闻复禅师的关心和关切之情。
    诗三以生动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闻复禅师深厚的感情:“瑟瑟寒松露骨,眈眈病虎垂头。”瑟瑟,形容风吹的声音。寒松露骨:意思是寒风吹过瑟瑟作响的松树,使得树枝上的松针都脱落了。眈眈:形容老虎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猎物不放的样子。病虎垂头:意思是病重的老虎低头望着它的身体。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寒风中的瑟瑟作响的松树和病重的老虎低着头,形象地描绘了闻复禅师病重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闻复禅师深深的关切和同情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