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锁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
樵苏已入黄能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涂山,又名“涂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条重要河流。在这首诗中,苏轼通过描绘涂山的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先辈艰辛治水的历程的尊重和赞美。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 诗句解读:川锁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
- 川锁支祁水:支祁是一种水神,传说中禹治水时用铁链锁住他以控制洪水,这里的“川”指的是涂山周围的河流。
- 尚浑:指水流依然浑浊。
- 地埋汪罔骨:汪罔是古代国名,此处指的是涂山附近的古迹或遗迹。
- 应存:应该存在,暗示这些遗迹仍然存在。
- 译文:涂山的河流依然浑浊,附近应该还有汪罔国的遗迹存在。
- 关键词注释:支祁(传说中的水神)、汪罔(古国名)、涂山、川锁支祁水、地埋汪罔骨(历史遗迹)、尚浑(河水浑浊)、应存(存在)。
结合以上内容和关键词注释,本诗通过对涂山河流的描写和对历史遗迹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治水精神的崇敬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深刻认识和感慨。此外,诗人还通过邀请地方官员“重起废”来表达他对文化复兴的期望。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也体现了宋代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认同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