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历商周看盛衰,欲将齿发斗蛇龟。
空餐云母连山尽,不见蟠桃着子时。
涂山,一个充满传说与历史的地方,位于今天的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濠城镇。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涂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治水精神的高度赞扬以及对古代文明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跨历商周看盛衰:诗人以商周为背景,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盛世的兴衰。这里的“商周”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朝代,商朝和周朝。商朝以其繁荣的商业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而周朝则以其严格的礼制和政治制度著称。通过对比这两个朝代,诗人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欲将齿发斗蛇龟:这句诗描绘了古代人民与自然界的斗争,尤其是与毒蛇和巨龟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精神和意志力的考验。诗人用“齿发斗蛇龟”,即用牙齿去咬蛇、用手去抓龟,来形容这种斗争的场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古代人民的坚韧不拔和勇气。
空餐云母连山尽:这里描述的是古代人民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云母是一种稀有的材料,被用来制作珍贵的装饰品。而“连山尽”则可能指的是云母资源丰富到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人民生活方式的赞美。
不见蟠桃着子时:蟠桃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仙果,据说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然而,这里的“不见蟠桃着子时”却透露出一种遗憾和无奈。诗人可能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代神话故事的怀念,以及对于无法实现的理想的追求。
《濠州七绝·涂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人民与自然斗争的场景,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首诗通过对涂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