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解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古风,诗人以“雷声”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雷雨天气,仰望天目山巅的云中,仿佛能听到像婴儿般的声音。作者认为那些雷声只不过是浮名和外身,而真正值得赞美的是那如婴孩般的纯真之声。诗人以雷声比喻人的心声,指出那些虚浮的名声和身外之物都是不值得珍惜的。
【答案】
(1)唐道人:唐代道士,姓杨。
(2)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3)雷震:雷声大作。
(4)已外:超越于之外。
(5)浮名:虚名。
(6)更外身:超出自身之外的人。
(7)区区:谦词,微不足道。
(8)雷电若为神:雷电不过是自然现象,有什么神奇之处?
(9)山头:山的最高处。
(10)只作婴儿看:把雷电当成小孩子一样看待。
(11)失箸:失掉筷子、失手。
赏析:
此诗写诗人观雷听雨的感受。首句“唐道人言”四字点明诗题,表明这是一位道士的观感,但这位道人却对世俗名利不屑一顾,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去观察天地间的变化。第二句“天目山上俯视雷雨”,写诗人站在天目山上,远眺雷雨天气的景象。第三句“每大雷电,但闻云中如婴儿声”,写诗人所听到的天目山中雷雨的声音。“但闻”二字,既写出了诗人所见之景,又表现出诗人的心境。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雷声与婴儿的啼哭相提并论,突出了雷声的巨大威力。第四句“殊不闻雷震也”紧承上文,说诗人并没有被雷声吓到,反而觉得这雷声像是婴儿的啼哭一般,显得十分可爱。这一转折,使诗人的观感有了变化。第五至七句写诗人进一步的思考,认为那些虚浮的名声和身外之物都是不值得珍惜的。第八句“已外浮名更外身”,意思是说,那些名利已经远远超越了自己的身外之物。第九至十一句写诗人对于雷声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那如婴儿般纯真之声。第十二句“无限人间失箸人”的意思是说,那些失去理智的人,就像那些失去了手抓食物的能力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