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
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

欲寻遗迹强沾裳,

本自无生可得亡。

今夜生公讲堂月,

满庭依旧冷如霜。

生死犹如臂屈伸,
情钟我辈一酸辛。
乐天不是蓬莱客,
凭仗西方作主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的开篇。诗人通过描绘生与死、得与失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欲寻遗迹强沾裳”,意味着诗人在追寻生命的意义时,似乎总是徒劳无功,只能带着些许遗憾和不舍。这反映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和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诗句“本自无生可得亡”,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诗人用“生”和“亡”这两个对立的概念来表达生命的矛盾性和不可避免性。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生死的超然态度,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洞察。

第三句“今夜生公讲堂月,满庭依旧冷如霜”,则转入对具体环境的描写。在这里,月光成为了连接生与死的桥梁,它虽然照亮了夜空,却无法带走人心中的寒意和孤独。这句诗以冷月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人生的苦痛和困惑时的心境。

最后两句“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则是整首诗的总结。这里通过对比“乐天”(唐代诗人白居易)和“我辈”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人生选择和命运的不同态度。他既不羡慕乐天的逍遥自在,也不满足于平庸的生活,而是选择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

这首诗通过对生死、得与失的哲学思考,以及对具体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对生活、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