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恨不见文园,礼乐方将访石泉。
何事庵中著光禄,枉教闲处笔如椽。
注释:光禄寺的和尚在庵庙里住着,他的文章写得好,可惜没有见到文坛上大名鼎鼎的扬雄(文园),他正在礼乐之宫访求古代的音乐制度,却误入了这个光禄寺。真是白费心力。
赏析:这是一首题咏光禄寺的诗。光禄寺是唐朝的一个官署。此诗借题发挥,赞颂其主僧大文豪杨炯,讽刺了佞臣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专权误国。
首句“文章恨不见文园”,以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比杨炯,说杨炯有才华,可惜不得志,这一句是第一层意思;次句“礼乐方将访石泉”,用《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游于匡的故事,说杨炯在京城礼乐之宫访求古代音乐制度,可叹的是,他误入光禄寺,这一句是第二层意思。二句合起来,是说杨炯怀才不遇,只能寄情山水,与世无争。
后两句:“何事庵中著光禄”,“枉教闲处笔如椽”,写光禄和尚住在寺庙里的小庵,而他的书法却能与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相比。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亭的山阴和山阳两处临帖,各留一个“之”字,人们称为“兰亭集序”。这两句是说,光禄和尚虽然住在庵里,但书法却如此精妙,真该怪那些佞臣们把朝政搞得一团糟,让这样的高才良将无用武之地。这里作者对杨炯的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