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芒。
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诗句释义及注释:
- 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芒。
- “为爱”表示喜爱、倾慕。
- “鹅溪”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或他曾经游览过的地方,这里特指一个地名,可能是一个风景秀丽之地。
- “白茧光”形容白色的蚕茧光泽明亮。
- “扫残”意味着扫除、清理。
- “鸡距”指的是笔尖末端的形状像鸡的尾巴。
- “紫毫”是墨的颜色,此处指用紫色的毛制成的毛笔。
- “芒”是笔锋,这里指毛笔的笔锋。
- 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 “世间”泛指世上。
- “千寻”常用来形容竹子高大挺拔,千寻即一千尺,形容竹子高得很。
- “月落庭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亮落下,庭院显得空旷。
- “影许长”意味着影子很长。这里可能是指月光下的竹影。
译文:
你因为喜欢鹅溪地方洁白光亮的蚕茧和笔锋锐利的紫毫,所以扫去了残留在纸上的痕迹;世上哪能找到一根高达千尺的竹子,它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长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和深厚的感情。第一句“为爱鹅溪白茧光”,直接点明诗人喜爱鹅溪地区的特色——白嫩的蚕茧,这种喜爱之情从诗人选择用“白茧光”来形容这一特性可见一斑。第二句“扫残鸡距紫毫芒”,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挥毫泼墨时笔锋锐利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技艺的珍视。最后两句“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则是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美景的喜爱与向往,同时通过对竹子和月光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世界和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