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馀。
尽赐昆邪作奴婢,不知偿得此人无?

元丰七年筑亭馆记

檐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余。

这句诗描绘了亭馆建筑的外观与内景对比——华丽的檐楹与颓废的垣墙、桑树和柘树在斧头下显得更加萧索。通过“飞舞”与“萧条”这两个对立的形容词,诗人表达了对亭馆壮丽外表下的荒凉景象的深刻感慨。

尽赐昆邪作奴婢,不知偿得此人无?

最后一句诗中出现了一个谜语般的表达,昆邪是古代的一个部落名称,这里可能指代那些因建亭馆而失去自由的人,或是被迫成为奴隶的人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牺牲和剥削的不解与哀叹。他不知道这些被赐予“奴婢”身份的人们是否得到了应有的赔偿或补偿。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深刻批评。他通过对亭馆壮丽外表的描绘和对被剥夺自由的人们的同情,揭露了统治阶层的奢侈与无情。诗人用词犀利,情感真挚,既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