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春日帽檐斜,二陆初来尚忆家。
未肯将盐下莼菜,已应知雪似杨花。

【注释】

金门寺:在今江苏南京市。西绝句:即《西江月》词,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词。李西台:指李后主,李煜。二钱:指赵明诚、王立之,都是李煜的侍臣。唱和:互相酬答。西绝句:词题。

【译文】

在金门寺中看到李后主与李后院二钱(赵明诚、王立之)唱和《西江月》,于是也用此词调写了一篇跋文。

帝城春日帽檐斜,二陆初来尚忆家。

未肯将盐下莼菜,已应知雪似杨花。

【赏析】

这首词是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作者任翰林学士时,于金陵(今江苏南京)金门寺所作的。据记载,李后主曾与他的二子李从善、李从熙一起到过杭州,游赏西湖,并作了《望江南》词,词中写道:“山连海雾,河带暮寒,行到杭州风景异。”又作有《浣溪沙》词:“水边杨柳曲阑斜,斗草填词嘲坐客,如今憔悴可堪夸!”这可见他当时游杭的心情了。后来,李煜被俘北上,经过金陵时,又曾作过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时的金陵,已是北宋亡国之都,李煜南奔,心情是很沉痛的。这首词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的。上片首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第二句说,现在虽然来到了金陵这座帝都,但帽檐还斜着,春天的气息还未完全消散。这里既点出了时间,又写出了他的心情——怀念故乡,留恋京都。第三句说,自从随父亲来到江南,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乡看看了。第四句写对家乡的莼菜情有独钟,却不愿将它做成咸汤下饭。因为莼菜的味道很美,吃起来别具风味,但是做成咸汤以后就失去了它的本色,所以不愿意做。最后一句说,已经可以想象到雪花飘落的样子就像杨花那样洁白了。这是以景结情,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寄托在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

下片由回忆故乡转入当前的唱和活动。首句写李后主与侍臣们唱和《西江月》,而自己也跟着写了一篇跋文。次句说,他们还没有把盐放进莼菜里去煮,就已经知道雪花的形状像杨花了。这句是说自己对唱和的《西江月》词非常熟悉,能够准确地描绘出来。三句说,既然已经知道了雪的形状像杨花了,那么自己写的《西江月·咏雪》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夸耀的地方了。这里既是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又是谦词,表示自己不敢居功。尾句说,自己写这首《西江月》的时候,心情是很愉快的。

全词语言平易通俗,风格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表现了李煜作为亡国之后失魂落魄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