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故应菅蒯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
慈湖夹阻风五首
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故应菅蒯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注释:
- 第一首: 描述船只被风吹动的场景,以及渔民在船上的生活情景。
- 第二首: 表达了作者对归途的迷茫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 第三首: 描绘了作者在山前听到小贩卖饼的声音的情景。
- 第四首: 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渔家的亲切感。
- 第五首: 描述了夕阳下的风景和作者调整船帆以利用风力的经历。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六月途经慈湖(今安徽当涂县北)时所作。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在贬谪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具体的画面,如“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等,诗人不仅记录了自己的行程和遭遇,还传达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此外,诗中多次提到“归路”和“故乡”,反映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