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腊尽春犹浅,只有梅花最可怜。
坐遣牡丹成俗物,丰肌弱骨不成妍。

”`

中州腊尽春犹浅,

只有梅花最可怜。

坐遣牡丹成俗物,

丰肌弱骨不成妍。

翻译:
在中原地区的腊月过去之后,春天的到来似乎仍然有些迟缓,只有梅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因其独特而令人怜惜的形态。然而,牡丹花因为过于繁盛而失去了原有的雅致与清新,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庸俗之物,其丰腴的身躯和柔弱的体态不再那么迷人。

注释:

  • 中州腊尽春犹浅:这里的“中州”指的是古代中国中原地区,腊月通常指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份。”腊尽”意味着农历十二月的结束。“春犹浅”表示春天的气息尚未深入,春天的到来似乎有些延迟。
  • 只有梅花最可怜: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梅花与众不同的品质。这里的“可怜”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欣赏及对其境遇的同情。
  • 坐遣牡丹成俗物: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牡丹的态度。在这里,“坐”可以理解为“无时无刻不在”,表明牡丹花无处不在,无处不在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本质。”成俗物”则意味着它被广泛接受并被视为一种常态,没有独特的魅力。
  • 丰肌弱骨不成妍:这里描述的是牡丹花的外观特征。“丰肌弱骨”形容牡丹花身姿丰满而体态柔弱,但这样的形象并不讨人喜欢。”不成妍”即不能成为美的象征,表达了牡丹花虽美丽却因形态上的不足而被贬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中两种花卉——梅花和牡丹的不同描写,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情感和审美追求。首先,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高洁品性的精神追求。其次,诗人对牡丹的描述则反映出他对社会风气的一种批评,认为过度的繁华与平庸正在侵蚀着文化的本真。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抒发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态度,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特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