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晓披衣寻杖藜,隔墙已见最繁枝。
诗句:清晓披衣寻杖藜,隔墙已见最繁枝。
译文:清晨起床,我穿上衣服拿着手杖去散步,隔着墙就看到最茂密的树枝。
注释:清晓:清晨。披衣:穿上衣服。杖藜:手杖。隔墙:隔着墙壁。已见:已经看到。繁枝:茂密的树枝。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黄州贬谪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通过对早春梅花的赞美和牡丹的贬抑,寄寓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求以及对世俗风气的不满。同时,通过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坚守清雅、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清晓披衣寻杖藜,隔墙已见最繁枝。
诗句:清晓披衣寻杖藜,隔墙已见最繁枝。
译文:清晨起床,我穿上衣服拿着手杖去散步,隔着墙就看到最茂密的树枝。
注释:清晓:清晨。披衣:穿上衣服。杖藜:手杖。隔墙:隔着墙壁。已见:已经看到。繁枝:茂密的树枝。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黄州贬谪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通过对早春梅花的赞美和牡丹的贬抑,寄寓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求以及对世俗风气的不满。同时,通过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坚守清雅、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诏黄新湿字如鸦出自《和董传留别》,诏黄新湿字如鸦的作者是:苏轼。 诏黄新湿字如鸦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诏黄新湿字如鸦的释义是:诏黄新湿字如鸦:指刚写好的诏书,纸面湿润,字迹像乌鸦的羽毛一样乌黑而清晰。 诏黄新湿字如鸦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诏黄新湿字如鸦的拼音读音是:zhào huáng xīn shī zì rú yā。 诏黄新湿字如鸦是《和董传留别》的第8句。
得意犹堪夸世俗出自《和董传留别》,得意犹堪夸世俗的作者是:苏轼。 得意犹堪夸世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得意犹堪夸世俗的释义是:得意犹堪夸世俗:意指自己取得的成功和成就,足以在世人面前夸耀。 得意犹堪夸世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得意犹堪夸世俗的拼音读音是:dé yì yóu kān kuā shì sú。 得意犹堪夸世俗是《和董传留别》的第7句。
眼乱行看择婿车出自《和董传留别》,眼乱行看择婿车的作者是:苏轼。 眼乱行看择婿车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眼乱行看择婿车的释义是:眼乱行看择婿车:形容女子看到众多求婚者乘坐的车队时,眼前景象纷乱,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女婿。 眼乱行看择婿车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眼乱行看择婿车的拼音读音是:yǎn luàn xíng kàn zé xù chē。
囊空不办寻春马出自《和董传留别》,囊空不办寻春马的作者是:苏轼。 囊空不办寻春马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囊空不办寻春马的释义是:囊空不办寻春马:形容自己囊中羞涩,没有钱购买马匹去游玩春天。 囊空不办寻春马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囊空不办寻春马的拼音读音是:náng kōng bù bàn xún chūn mǎ。 囊空不办寻春马是《和董传留别》的第5句。
强随举子踏槐花出自《和董传留别》,强随举子踏槐花的作者是:苏轼。 强随举子踏槐花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强随举子踏槐花的释义是:“强随举子踏槐花”意味着勉强随着科举考试的学子们去欣赏槐花。在这里,“强随”表示无奈或勉强的跟随,“举子”指的是科举考试的考生,“踏槐花”则是指春日踏青,欣赏盛开的花朵。整句表达了诗人对科举学子们赶考生活的一种无奈感慨。 强随举子踏槐花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
厌伴老儒烹瓠叶出自《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的作者是:苏轼。 厌伴老儒烹瓠叶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厌伴老儒烹瓠叶的释义是:厌伴老儒烹瓠叶:不喜欢和老儒一起煮葫芦叶子吃。这里的“老儒”指的是年老的读书人,“烹瓠叶”是指用葫芦叶子烹饪食物。整句表达了诗人不愿与老儒同食简陋食物的厌烦情绪。 厌伴老儒烹瓠叶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厌伴老儒烹瓠叶的拼音读音是:yàn bàn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和董传留别》,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作者是:苏轼。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释义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指一个人只要饱读诗书,就会自然散发出高雅的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拼音读音是:fù yǒu shī shū qì zì huá。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和董传留别》的第2句。
粗缯大布裹生涯出自《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的作者是: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粗缯大布裹生涯的释义是:粗缯大布裹生涯:用粗布大麻布遮裹着一生,形容生活简朴。 粗缯大布裹生涯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诗。 粗缯大布裹生涯的拼音读音是:cū zēng dà bù guǒ shēng yá。 粗缯大布裹生涯是《和董传留别》的第1句。 粗缯大布裹生涯的下半句是
渺海阔而天高出自《老饕赋》,渺海阔而天高的作者是:苏轼。 渺海阔而天高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赋。 渺海阔而天高的释义是:渺海阔而天高,意指海洋浩瀚无边,天空高远广阔。此处用以形容天地之大,以及人的心胸之宽广。 渺海阔而天高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赋。 渺海阔而天高的拼音读音是:miǎo hǎi kuò ér tiān gāo。 渺海阔而天高是《老饕赋》的第40句。
先生一笑而起出自《老饕赋》,先生一笑而起的作者是:苏轼。 先生一笑而起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赋。 先生一笑而起的释义是:先生一笑而起,意为主人(先生)因喜悦而起身。 先生一笑而起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赋。 先生一笑而起的拼音读音是:xiān shēng yī xiào ér qǐ。 先生一笑而起是《老饕赋》的第39句。 先生一笑而起的上半句是:浮雪花于兔毫。
``` 中州腊尽春犹浅, 只有梅花最可怜。 坐遣牡丹成俗物, 丰肌弱骨不成妍。 翻译: 在中原地区的腊月过去之后,春天的到来似乎仍然有些迟缓,只有梅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因其独特而令人怜惜的形态。然而,牡丹花因为过于繁盛而失去了原有的雅致与清新,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庸俗之物,其丰腴的身躯和柔弱的体态不再那么迷人。 注释: - 中州腊尽春犹浅:这里的“中州”指的是古代中国中原地区
【注释】 1. 楚乡春冷早梅天:楚地春天,天气寒冷,早开的梅花已经盛开。楚地,指黄州,即湖北黄冈,古属楚地。 2. 柳色波光已斗妍:柳树和水波的景色已经十分艳丽了。斗,相竞、相争。妍,美丽。 3. 淮上雁行皆北向:淮河以北的雁群都朝着北方飞去。 4. 可无消息到侬边:难道没有一点消息传到我的身边吗?侬,我的意思,指你。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首句写“楚地”春天的寒冷和早梅的盛开
《题蔡君谟画》 过潍州驿,见蔡君谟题诗壁上云:「绰约新娇生眼底,逡巡旧事上眉尖。春来试问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不知为谁而作也?和一首 长垂玉箸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 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 注释 (1)长垂玉箸:长垂下的眼泪象筷子一样。形容流泪之多。 (2)肯:岂肯。 赏析 此诗前半首咏蔡襄所绘的《洛神赋图》。蔡襄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他画《洛神赋图》,自谓"欲传形写貌
【注释】 黄:指黄州(今湖北黄冈)。杂书:诗篇。四绝:指《病卧杂记》中的四首小诗,即此诗、《春日雨坐二首》《夜饮三首》和《寒食野步四首》的第四首。七碗茶:《新唐书·陆羽传》:“羽著之为《茶经》,分天下为十等:北苑上,寿州次,洪州第三,雅州第四,眉州第五,福州第六,韶州第七,岳州第八,鼎州第九,夔州第十。”后遂以“七碗茶”指饮茶。病腹:生病肚子痛。难堪:难以忍受。七碗茶:指喝七碗茶。晓窗
雪堂居士醉方熟,玉涧山人冷不眠。 送与安州泼醅酒,从今三日是三年。 诗句注释与译文 1. “雪堂居士醉方熟”:形容雪堂居士(苏轼)饮酒至微醺之态,仿佛沉浸在美酒中无法自拔。 2. “玉涧山人冷不眠”:比喻崔诚老(友人)清高孤傲,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也不易入睡。 3. “送与安州泼醅酒”:表示将美酒送给崔诚老,并强调这次赠送不同于寻常,有特别的意义。 4. “从今三日是三年”
【注释】 邾城:古县名,故地在今湖北黄州。 姑山:山名,在今安徽当涂东南。绰约:柔美多姿。 【译文】 邾城的山下有一株梅花,腊月江风多么美好啊!不如到姑山寻那娇美的梅花,四季都能见到雪般的肌肤。 赏析: 此诗是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所作,时在宋哲宗元符元年(西元一零九八年)正月。诗人在黄州时,曾作《梅花三绝句》,其中有“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两句,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