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槛徘徊日自斜,只愁春尽委泥沙。
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与鉴赏。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牡丹”是题目,写牡丹花的美。首句中的“日自斜”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只愁春尽委泥沙”写出了牡丹花易凋零的特点。第二句中的“欲写倾城色”,写出了诗人想要用丹青画出牡丹花的美丽。第三句中的“杨子华”指的是东汉时期的画家扬雄,这里借指画工。第四句中的“今无杨子华”意思是说,现在没有像扬雄那样精通丹青的画工了。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牡丹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答案】
译文:
小园里,我徘徊在牡丹花下,太阳已经斜照了。只是担心春天过去了,这美丽的花朵也会被埋没在泥土中。我想把牡丹
画下来,可惜世上已经没有懂得欣赏它的人了。
注释:
牡丹:即“洛阳花”。洛阳牡丹,自古以盛名著称于世。唐代诗人白居易《买花》诗云:“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小槛:小栏杆。
徘徊:来回走动。
日自斜:太阳偏西了,天色已晚。
倾城色:倾国之色。形容女子美貌。
杨子华:指东汉画家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博学好古,通晓诸经,尤善辞赋,为西汉著名文人,著有《太玄经》《法言》等。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赞美牡丹之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首句“小槛徘徊日自斜”,写诗人赏花而徘徊,点出时当黄昏,正是赏花的好时节,也是作者心情愉快的时刻。第二句“只愁春尽委泥沙”,写春天快要结束,牡丹将随流水而去,表达出诗人对春光逝去的惆怅。第三句“欲写倾城色”,写诗人想画下美丽动人的牡丹,表现了诗人对牡丹之美的赞美。第四句“世上今无扬子华”,写现在的画家没有人能够理解牡丹之美,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