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旧将本书生,归老岩间未厌兵。
卧闻布水中宵起,错认边风万马声。
【解析】
此诗为诗人刘禹锡退居庐山石碑庵后所作,是一首七律。全诗描绘了山寺夜深人静之时,作者在石碑庵中辗转反侧,听到布水声,误以为有万马奔腾之声,而原来是风吹过山间松林的声音。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倦和归隐生活的惬意。
【答案】
①刘:指唐代诗人刘禹锡;②退老:指辞官隐居;③宫苑:指刘禹锡退居后的居所;④山西旧将:指唐朝的名将郭子仪;⑤书生:指刘禹锡;⑥归老岩间:指刘禹锡辞官归隐;⑦兵:指战争;⑧卧闻:指作者半夜醒来听到声音;⑨错认:指误认为是;⑩边风:指西北边陲之风;⑪万马声:指风吹过山间松林时发出的响声。这首诗描写了山寺夜深人静之时,刘禹锡辗转反侧,听到布水声,误以为有万马奔腾之声,而原来是风吹过山间松林的声音。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倦和归隐生活的惬意。
赏析:
“山西旧将书生,归老岩间未厌兵”,首联以山西旧将、书生自比,表明自己虽已归隐,但仍然心系天下,不愿过清闲的生活。这两句诗不仅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其豪迈的性格。
颔联“卧闻布水中宵起,错认边风万马声”是诗的高潮。这里,诗人将自己置于深夜之中,通过听觉感受周围的环境。当听到布水声时,他以为是万马奔腾而来,这种错觉既增加了诗歌的紧张气氛,也表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安。然而,当他意识到这只是风吹过山间松林的声音时,他又不禁感叹于自己的多疑与忧虑。这一转折,既展现了诗人的心理变化,也使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复杂。
尾联“归老岩间未厌兵”则是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看法与态度。他认为虽然自己已经回到了山林之间,但仍然无法摆脱对战争的关注与思考。这种看法既体现了他的豪情壮志,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