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水本咸,安择江与井?
如何不相入,此意谁复省。
人心固难足,物理偶相逞。
犹嫌取未多,井上无闲绠。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既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分析作答。本题主要考查炼字。
“安”:怎么,如何;“水本咸”,五行中水为咸味,故言“水本咸”;“江与井”,江和井都是咸味的水源,所以言“江与井”。“此意谁复省”,“谁复”即“还有谁”。
赏析:“诸葛盐井”,五言诗。这是一首托物抒怀之作,诗人借诸葛亮的“盐井”,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沧桑、功业难成的认识和感慨。首句“五行水本咸,安择江与井?”,言及水是咸的,而江、井之水也咸,但究竟选择哪一个呢?作者以问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以“安”来回答这个问题,言其无别选择。“如何不相入,此意谁复省?”,言及江、井之水,虽同属一源,但终究是不同的,它们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庄子·天下》说:“水之于积(地)也,无不满。”《列子·汤问》说:“夫水之于地也,民必济而后止。”江、井之水,都为民所用,然而它们的功用却有高下之分。这里,苏轼用一个“相”字,把江水、井水的不同点巧妙地概括了出来,又以“此意谁复省”这一设问,将问题引向深处,进一步说明作者对江水、井水的优劣的认识,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受。
“人心固难足,物理偶相逞。”这句紧承上句而来,从江、井之水说到人。作者认为人的心性固然难以满足,但是江、井之水的功用,却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因此人们应该像江、井一样,发挥自身的潜力。这句诗以江、井之水喻人的心性,以江、井之水的功能来比喻人的才能、智慧,这两句诗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通过江、井之水与人心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的看法,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地追求和完善。
“犹嫌取未多,井上无闲绠。”最后两句紧承前面两句而来,进一步强调了江、井之水的作用,同时又以江、井之水来比喻人的行为,进一步阐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犹嫌取未多”,作者认为江、井之水虽然已经足够,但仍嫌不够,也就是说作者认为江、井之水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他希望人们能够充分利用江、井之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井上无闲绠”,作者认为江、井之水的功用就在于它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潜力,如果人们不充分利用江、井之水的话,那么就会浪费了江、井之水的作用。因此作者告诫人们要充分利用江、井之水,发挥江、井之水的功效。
【答案】
译文
五行水本咸,安择江与井?
如何不相入,此意谁复省。
人心固难足,物理偶相逞。
犹嫌取未多,井上无闲绠。
赏析:
全诗三联八句,前两句写江、井之水的咸味相同,但功用不同。后两句写人心的不可满足,江、井之水的作用巨大且可利用,劝世人珍惜江、井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