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馀,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注释】

天欲雪:天空中好像有雪花飘落。

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云雾弥漫的西湖上,远处山影时隐时现。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湖水清澈,能数得清石头上的鱼儿;树林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声,只有鸟儿在互相呼唤。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我不愿回家,是去找名叫“道”的人,其实是为了自己娱乐。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不知道人在何处,但知道从宝云山前的路曲折蜿蜒。

孤山孤绝谁肯庐:孤山非常孤单,没有人家愿意住在那里。

道人有道山不孤:道士有道行,所以孤山也不孤单。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纸糊的窗户、竹子做的屋子,十分温馨暖和,我裹着粗衣坐着打盹。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天气寒冷,道路遥远,担心雇来的车夫会误事,于是催促车夫赶快出发,赶在黄昏前回到家中。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走出山来回头望去,只见云层与树木相接,一群野鹘盘旋在空中。

兹游淡薄欢有馀,到家恍如梦蘧蘧:这次旅行很清淡,但内心充满欢乐,归来后恍如梦中一般,一切都显得那么虚幻。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我急于写作诗歌,想把这清幽的景色留住,一旦美景消失就再也找不出了。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二三)。当时,诗人任江东提点刑狱公事。此诗就是他在除夕夜出游杭州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时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除夕之夜,作者去访二僧的情景。

首联“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三句写天将下雪,湖面云雾弥漫的景象,渲染了除夕之夜的气氛。第二句以“楼台明灭”烘托出除夕之夜的寂静。第三句“山有无”则写出了山的虚无缥渺,为下文的“孤山孤绝”作了铺垫。

颈联“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两句描写了湖上冬日清丽的自然景观。“水清”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石出”表现了石的坚硬多姿、“鱼可数”表现了水的清冷,而“林深”则写出了山林之幽深茂密,“无人”则写出了山中之空无一人,“鸟相呼”表现了鸟的欢快、自由的本性,也表现了山中的宁静。

尾联“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腊日不归”一句写出了诗人除夕夜不回家的情由——去访道人。“名寻道人”表明诗人此行的目的是寻求道人,“实自娱”表明诗人此次出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访道人,还有自娱的因素,即诗人想要借此机会来排遣内心的忧愁和寂寞。

尾联“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天寒路远”一句说明诗人出行时天气寒冷且路途遥远。“愁仆夫”写出诗人担忧雇来的车夫会误事。“整驾”表明诗人想要赶紧启程。“及未晡”则说明诗人已经等不及了,要赶紧出发。

尾联“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出山回望”两句写出了诗人下山回望着孤山上的云和树木,以及飞来飞去的野鹘。“云木合”则写出了云彩与树木相接,“野鹘盘浮图”则是说野鹘在高空盘旋。

尾联“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兹游”两句写出了诗人这次游览的感受——这次旅行很清淡,但内心充满了欢乐。“到家恍如梦蘧蘧”则是说回到家乡后恍如梦中一般,一切都显得那么虚幻。

这首七律写除夕之夜诗人访友不归,却有意外之喜。首联写暮冬景色;颔联写孤山夜景;颈联写湖上冬景;尾联写诗人归家后的感想。全诗写得淡雅含蓄,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