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识江湖幽,如与蟪蛄语春秋。试令江湖处城市,却似麋鹿游汀洲。
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公卿故旧留不得,遇所得意终年留。
君不见抛官彭泽令,琴无弦,巾有酒,醉欲眠时遣客休。
《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是宋代苏轼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杭州西湖的美景及其与城市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下是这首诗的内容:
城市不识江湖幽:表达了城市居民无法理解江湖之深奥和宁静。这里的“江湖”指的是广阔的自然景观,与城市的喧嚣、拥挤形成鲜明对比。苏轼通过这句话,传达出一种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向往。
如与蟪蛄语春秋:比喻城市的人们如同蟪蛄(一种短命的昆虫,寿命仅一年)一样,无法理解四季更替的漫长和变化。这反映了苏轼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于自然美的珍视。
高人无心无不可:这里的“高人”指的是志向高远、不为世俗所困的人。苏轼在这里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即使身处于纷扰的城市之中,也能够保持一颗超然的心态。
得坎且止乘流浮:意指在适当的时机停下来,顺应环境的变化。这句反映了苏轼的人生哲学,即不必过分强求,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把握机遇,顺势而为。
公卿故旧留不得:意味着即使有权势和地位的人也无法长久留住苏轼的心。这里体现了苏轼对于权力斗争和社会关系的淡漠,以及他对自由、独立生活的追求。
君不见抛官彭泽令:彭泽令是指辞去官职的官员,这里用彭泽令的典故来表达苏轼对于官场的厌恶和不满。他宁愿过着简单、自由的生活,也不愿为了名利而放弃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琴无弦,巾有酒,醉欲眠时遣客休:反映了苏轼晚年的生活状态,他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却追求一种简朴、自在的生活方式。在这里,琴无弦象征着心灵的空虚,而巾有酒则暗示着他即使在醉酒之时也要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田间决水鸣幽幽: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画面。这里的决水可能是指农民们劳作的场景,而鸣幽幽则给人一种宁静、悠长的感觉。苏轼在这里可能是在回忆过去在田野间度过的时光,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生活。
相携烧笋苦竹寺:描述了在寺庙中与友人一同烧笋吃茶的场景。这种闲适的生活体现了苏轼对于物质享受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珍视。
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描绘了船上的生活场景。这里使用了“鲜细缕缕”和“香浮浮”来形容食物的味道和香气,反映了苏轼对美食的欣赏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杭州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个人感受的描述,苏轼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色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