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轩青田鹤,郁郁在樊笼。
既为物所縻,遂与吾辈同。
今来始谢去,万事一笑空。
新诗如洗出,不受外垢蒙。
清风入齿牙,出语如风松。
霜髭茁病骨,饥坐听午钟。
非诗能穷人,穷者诗乃工。
此语信不妄,吾闻诸醉翁。

诗句释义

1 僧惠勤初罢僧职:僧人惠勤刚结束他的僧侣生涯,准备开始新的旅程或生活。

  1. 轩轩青田鹤,郁郁在樊笼:形容鸟儿被囚禁的样子,用青田鹤和樊笼比喻人被困于世俗之中。
  2. 既为物所縻,遂与吾辈同:既然被世俗之物束缚,就像我一样。
  3. 今来始谢去,万事一笑空:现在才懂得了放下世俗,一切皆为虚无。
  4. 新诗如洗出,不受外垢蒙:新作的诗歌像洗涤过一样清澈,不受外界杂质影响。
  5. 清风入齿牙,出语如风松:比喻说话有如清风拂面,清新自然。
  6. 霜髭茁病骨,饥坐听午钟:形容因忧虑或贫苦而身体消瘦,饥饿中静坐聆听寺庙中午的钟声。
  7. 非诗能穷人,穷者诗乃工:并非诗歌能解决贫穷问题,但真正贫穷的人写诗反而更深刻。
  8. 此语信不妄,吾闻诸醉翁:这句话是真实无疑的,我听醉翁(指欧阳修)说过这样的话。

译文

刚刚结束了僧人生活的惠勤准备开始新的人生旅程或者面对新的挑战。他看着那些被囚禁的青田鸟和樊笼中的小鸟,感到自己也被世俗束缚着。现在他终于明白了放下世俗的重负,一切都显得如此虚无。他写下的新诗像清洗过的一样清新,不受任何外界污染的影响。他比喻说,自己的言辞如同清风般自然,清新而不做作。由于长时间的忧思或贫困,他的身体已经消瘦得如同枯萎的树皮和病态的骨头。他饥饿地坐在寺庙里聆听中午的钟声,这让他深感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无情。他认为,并不是诗歌能够解决贫穷的问题,而是真正贫穷的人才会在诗中表现出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情感。最后,他引用欧阳修的话作为结束,认为欧阳修曾说过这样的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僧人惠勤的经历和心境变化,表达了他对世俗束缚的反思和对诗歌创作的感悟。诗人以青田鹤和樊笼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在社会中的束缚与无奈。接着,他通过“今日始谢去”等词句,展现了他放下世俗、追求自由的决心。新诗如洗出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纯净追求,不受外界污染。诗人还通过霜髭、饥坐、听钟等细节,描绘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内心的感受。最后一句“非诗能穷人,穷者诗乃工”更是揭示了诗人对诗歌的独特理解:真正的贫穷并不在于物质的匮乏,而在于心灵的空虚。诗人通过欧阳修的话语作为结尾,强调了他的观点——真正的艺术来自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整首诗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有对诗歌艺术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