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堂上霜月苦,弟子读书喧两庑。
推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晃云母。
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
耐寒石砚欲生冰,得火铜瓶如过雨。
郎君欲出先自赞,坐客敛衽谁敢侮。
明朝阮籍过阿戎,应作羲之羡怀祖。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本题中,第一句中的“苦”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把老师在夜晚灯下苦读的形象刻画了出来;第二句中的“两庑”是指东西两侧的房间,这里用来衬托出读书声此起彼伏的热闹场面;第三句中的“推门”“书纵横”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书房的景象,突出了先生的学识渊博;第四句中的“蜡纸灯笼晃云母”等词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书房内光线昏暗的情景,突出了先生的学问高深;第五句中的“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描写的是先生深夜不眠,默默诵读的情景,表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第六句“石砚欲生冰,得火铜瓶如过雨”运用拟人手法,将石砚比作刚从炉火里取出的铜瓶,写出了石砚冷得像刚煮过的铜瓶一样,表现了先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第七句中的“郎君欲出先自赞”是说学生想要离开,要先自己赞美一下自己的学问。第八句中的“坐客敛衽谁敢侮”是说在座的学生听了之后都收敛起衣服,谁敢不恭敬呢?这两句都是说学生们对先生十分敬畏。
最后一句“明朝阮籍过阿戎,应作羲之羡怀祖”,是说明天阮籍路过阿戎家,一定会为他的才华所折服;而王羲之也一定羡慕他。这是诗人对自己将来的期许。
【答案】
示例:
夜过舒尧文戏作
先生堂上霜月苦,弟子读书喧两庑。(老师在书房里刻苦钻研,学子们却喧闹不堪)
推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晃云母。(推门进去看见满屋的书,蜡烛照亮了云母般的砚台)
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老师的骨骼清奇,很少睡觉,整夜默坐,数着更漏声等待天明)
耐寒石砚欲生冰,得火铜瓶如过雨。(石制的砚台冰冷如水,铜制的瓶子却被烧得滚烫如雨)
郎君欲出先自赞,坐客敛衽谁敢侮。(学生想出去的时候都要夸耀一番,而座下的宾客听了都收敛起衣服,谁敢不恭敬呢)
明朝阮籍过阿戎,应作羲之羡怀祖。(如果明天有人像阮籍一样路过阿戎家,一定会为他的才华所折服;而王羲之也一定羡慕他)
译文:
我来到舒尧家做客,看到他的书屋中灯光昏黄,书桌前堆满了各种书籍。他坐在书房中央静静地读书,烛光在云母砚台旁闪烁。
他身材瘦小,但学习非常勤奋,一整夜都在默读。即使寒冷的季节也不怕,因为石砚能结出冰花。他喜欢用铜瓶取水,铜瓶被水浇灌后如同经历过大雨洗礼。
当客人想要离去时,他总是自我夸耀一番,让座的客人都收起衣服,不敢轻慢。如果明天有客人如阮籍一样来拜访阿戎,那么他们一定会为他的才华所折服;而王羲之也会为他的才学所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