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水如汉水,鳞鳞鸭头青。
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
我非羊叔子,愧此岘山亭。
悲伤意则同,岁月如流星。
从我两王子,高鸿插修翎。
湛辈何足道,当以德自铭。
【注释】
- 我:指作者自己。羊叔子:三国时名将羊枯,字子伯,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 悲伤:这里借指伤感。
- 高鸿:即大雁。修翎:指长而整齐的鸟羽。
- 湛辈:指王郎的儿子王迈。何足道:不值得称道。
- 当以德自铭:应该用道德来铭记自己。
【译文】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王迈,绕城观赏荷花,登上岘山亭,晚上进飞英寺,分韵得到”月明星稀”四字。
苕水像汉水一样宽广,鸭群排列着青色的翅膀。
吴兴胜过襄阳,万座房屋浮在青色的天空中。
我不像羊叔子那样有德行,惭愧于这个岘山亭。
悲伤的感情相同,岁月就像流星一样迅速。
从我和两个王子出发,大雁排成队插上修长的羽毛。
王湛等人不值得一提,应该用德行来铭记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和王郎父子一行,乘船沿苕溪游览,登岘山亭赏景,傍晚又到飞英寺休息,最后在寺中分韵赋诗,得”明月”、”明星”等字。全诗抒发了惜别之情,也流露出对王郎父子的赞赏。
首联写送别。诗人和王郎父子一行,乘船沿苕溪游览。苕溪发源于天目山北麓,经湖州入太湖,是古代南北交通要道之一。诗人和王郎父子沿着苕溪泛舟游览湖上风光,欣赏自然美,心情非常愉快。
颔联写观景。他们登上岘山亭,俯瞰周围的景色。岘山位于湖州城南,为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隐居之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后成为忠臣的代称。此句说诗人和王郎父子站在亭中远眺,看到万瓦之上青天茫茫,不禁感慨万分。
颈联写惜别。他们傍晚进入飞英寺歇息,然后分韵赋诗,得到”明月”、”明星”等字。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上是在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意。诗人用”悲伤”二字概括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和王郎父子的心情是相同的,都是悲伤难耐,都感到时间过得很快。这里的”意”指的是内心的情感,而”则同”表示两人的心境是相通的。
尾联写赠言。诗人认为他和王郎父子都是君子,应该以高尚的道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不要因为小事而计较得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劝导之意,同时也显示了他对王郎父子的了解和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