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形天宇间,出处会有役。
澹然都无营,百年何由毕。
山林等忧患,轩冕亦戏剧。
我未即归休,师宁便安逸。
王城满豪杰,议论纷黑白。
圣谛第一义,对面谁不识。
师来亦何事,孤月挂空碧。
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出岫本无心,既雨归亦得。
珠泉有旧约,何年挂瓶锡。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寓形天宇间,出处会有役。”
- 解释: 这句话描述了人的存在状态,即我们存在于天地之间,但总有目的地离开或留下(出处有役)。
- 注释: “天宇”指的是天空和地面,“出处”则指人的去向。
- 赏析: 这反映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有限性和存在的相对性,强调了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需面对不同的境遇和责任。
第二句:“澹然都无营,百年何由毕。”
- 解释: 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静的态度,认为人生短暂如过眼云烟,难以圆满。
- 注释: “澹然”意为淡然,“无营”表示不追求功利。
- 赏析: 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鼓励人们看淡世俗,专注于心灵的平和。
第三句:“山林等忧患,轩冕亦戏剧。”
- 解释: 指出无论选择隐居山林还是出仕为官,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生活充满戏剧性。
- 注释: “山林”和“轩冕”分别代表隐居和仕途。
- 赏析: 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无论是隐逸还是出仕,都是一场人生的戏剧,需要勇气和智慧去应对。
第四句:“我未即归休,师宁便安逸。”
- 解释: 暗示尽管诗人尚未决定是否回归自然,但禅师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安宁。
- 注释: “未即归休”表示还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师宁便安逸”则是说禅师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 赏析: 这里反映了诗人对禅师生活的羡慕,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归宿的迷茫和思考。
第五句:“王城满豪杰,议论纷黑白。”
- 解释: 描述王城之中英雄辈出,但人们的讨论往往充满了是非之争。
- 注释: “王城”通常指代大城市或政治中心。
- 赏析: 这句诗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争斗和矛盾,以及这些争斗对个体心态的影响。
第六句:“圣谛第一义,对面谁不识。”
- 解释: 提出佛教中的一种基本真理——圣谛是最为根本的真理,无需多言即可被理解。
- 注释: “第一义”是佛教用语,指最根本、最根本的道理。
- 赏析: 这表明真理是普遍的,无需特殊语言或文化背景就能被理解。
第七句:“师来亦何事,孤月挂空碧。”
- 解释: 询问禅师来访的目的,同时描绘了一幅清冷宁静的景象。
- 注释: “孤月”形容月亮明亮而高悬,“挂空碧”则描绘了月光洒落的景象。
- 赏析: 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禅师来访的期待和欢迎之情。
第八句:“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 解释: 比喻自己的生命如同飘浮的云朵,难以被固定在某个地方或某个人身上,强调人生的不确定性。
- 注释: “是身”指自己的身体或生命。
- 赏析: 这表达了一种对无常的感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活出真实的自我。
第九句:“出岫本无心,既雨归亦得。”
- 解释: 指出事物从山中飞升时本无特定目的,即使下雨后回到山中也是如此自然。
- 注释: “出岫”指物体从山中飞升,“既雨归亦得”表示雨后归山也是自然的。
- 赏析: 这反映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强调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
第十句:“珠泉有旧约,何年挂瓶锡。”
- 解释: 回忆过去与朋友之间的约定,询问何时才能重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 注释: “珠泉”指清澈的泉水,“旧约”意味着过去的友谊和承诺,“挂瓶锡”则是佛教用语,表示施舍。
- 赏析: 通过回忆旧时的承诺和情感,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隐逸生活与官场生活,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比外在的成功更为重要。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传递了一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此外,诗中的佛教元素如“圣谛”和“第一义”,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宗教教义的理解和运用。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