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乡三十年,风雨荒旧宅。
惟存一束书,寄食无定迹。
每用愧渊明,尚取禾三百。
颀然六男子,粗可传清白。
于吾岂不多,何事复叹息。

【译文】

离家三十年,风雨荒了旧宅院,只有一捆书籍还留着,我寄食无定处。常常愧对陶渊明,尚且能种禾三百亩。六男已长成,粗可传家清白事。我何求太多,何必再叹息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写的自叙诗。诗人回忆自己从青年时代起就过着贫困的生活,一直为衣食所困。他虽然生活清苦,但始终保持读书的志趣和追求。诗人在诗里表示了要效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精神境界。同时,诗人也感叹自己不能像陶潜那样有田园之乐,只能通过耕读来维持生活。

首联写自己离乡三十年,依然住在破败的屋檐下,而陶渊明却能在田园中怡然自乐。

颔联点出自己虽然贫寒,但仍不忘读书,并以此作为精神寄托。

颈联用“愧”字,写出了自己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

尾联以“于吾”发问,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